核心提示:
第二届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于2006年4月13日至16日在贵州省贵阳会展中心举办。出席本次论坛的有两院院士和许多中国普外科领域的专家,他们深入探索普外科的科学前沿,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共同提高。 记者有幸亲临现场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发言,那些一个个陌生而专业的科学术语编织着一幅人类健康幸福的美丽未来。在高科技的助推和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它们正一步步地向人们走来。让我们真实地触摸,这些站在时代前沿的现代医学科技。
你们中国人的手真巧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刘允怡院士时,刘院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刘院士提出的《肝癌降期处理原发性肝癌》理论,以及推广到临床医学的应用,使得许多晚期肝癌患者在漆黑的生命隧道里看到了光明,也使得许多外国同行对他伸出了大拇指说:“你们中国人的手真巧”。刘院士说,在国外,医生最怕碰到晚期肝癌患者,对他们基本上是束手无策。一直以来,晚期肝癌治愈机会十分渺茫,同时这些患者也不适合以局部治疗或肝移植处理,只可用姑息性的治疗方法,以减少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刘院士的降期处理理论就是把不能切除的肝癌,通过局部、全身或综合治疗,降期到较早期的肝癌,使得降期前不可切除的肝癌变成可以切除。刘院士告诉记者,降期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综合化疗、外放射治疗、碘131抗铁蛋白内放射治疗等7种方法。目前,据他统计的接受降期治疗的病人为1794人,有277名病人接受了肝切除,这就是说经过降期处理治疗,使8%—18%的晚期肝癌患者康复,这给所有晚期肝癌病人带来了希望。当记者问到这个治疗比率是否可以提高一些时,他说,这也是他们现在面对的最大挑战。
攻克胰腺癌
胰腺癌在常见的内脏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是美国癌症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占胃肠道癌症死亡的1/5。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胰腺癌期诊断十分困难,难以得到早期治疗。手术治疗是胰腺癌“治愈”的最佳选择。不幸的是,约80%的病人无法尝试这种治疗。胰腺癌治疗极为困难。仅5%—15%的胰腺癌病人可做根治性切除,但即使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20%。人们不禁感叹胰腺癌是癌症的“王中之王”。贵州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缘故,胰腺癌发病率高,从而也引起了我省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诚谊教授的《胰腺癌的外科综合治疗》一文,在本次论坛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论文中提及的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系列研究更是让人兴奋。当记者问到孙教授是如何涉入这一研究领域时,孙教授直言,在临床上看到许多癌症患者经过化疗、放射治疗后,虽然活了下来,但这些疗法对身体损伤极大,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于是,他想是否有一种只杀死癌细胞,对身体内非癌细胞可以免疫的东西,植入体内就可在治疗癌症的同时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为了寻找这样的治癌武器,孙教授和他的团队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已经联手研究了13年。目前,他们的成果已进入前期临床,即在动物身上实验。孙教授自信地说,这种疫苗临床实验成功后,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同时,这种疫苗每支售价只有十几元钱,让普通人都可使用。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获贵州省2005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虽然胰腺癌的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他们为胰腺癌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领域。相信随着他们的发展,不久的将来,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必将有更大的改观。
“脱胎换骨”不再是一个神话
来自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外科主任张阳德教授的《纳米生物技术在医学院的应用》一文,让人们看到粉碎性骨折、骨肿瘤等造成的骨缺损、骨坏死修复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得以破解。纳米技术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纳米骨材料已成功地植入美国、西班牙、希腊等国家的50多名患者体内,使这些分别患有股骨、髋骨、骨关节等严重骨缺损、骨坏死症的患者重塑了完整骨骼的健康形象,使人类千万年来梦想“脱胎换骨”的企盼变成了现实。纳米技术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用身骨组织来修补骨缺损、骨坏死部位这种“剜肉补疮”的方式,改变了不能彻底重塑人体骨骼完整的落后局面。使用时,纳米材料使用特殊手段注入到骨缺损、骨坏死部位,5秒钟后便可硬化到骨质硬度。此后数周内,充填骨缺损、骨坏死部位的纳米骨材料会促进骨细胞生长,使骨缺损、骨坏死组织得到自然重塑,而纳米骨材料本身会完全降解。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体器官的移植也不再是一个昂贵的手术,纳米技术的介入,许多器官可能通过纳米材料再造,从而大大降低了手术成本,惠及更多的患者。
“对症下药”有了新的诠释
千百年来,人们常说“对症下药”,是什么病,就用什么处方。但现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研究所所长龚建平教授的《临床肿瘤的细胞周期破坏类型》论文对这种说法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同一种病因为病人各自的细胞周期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龚教授他们已经进行了13年。他们的论文一经发表,仅2004年在全球范围内就被下载981次,同时还成为分析细胞学领域最佳25篇论文之一,这也是中国唯一入选的一篇论文。目前,已有400多例患者使用了这种治疗,并处于跟踪阶段。由于消化癌是5年为一周期,这项跟踪治疗大约需要10年就可成熟。从癌细胞的不规律中找出它的规律性来,对癌症的治疗将有极大的帮助。说起这项研究工作,龚教授说,这完全是来自临床。龚教授他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一些癌症患者手术后,对有些较早期的病人说你没问题了,可不久这些病人却离开了人世,而有些晚期的病人却很好地活了很长。这就启发了龚教授,是否有些病人体内特殊的东西在起作用。于是,龚教授开始了这项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临床肿瘤的细胞周期破坏类型》理论,随着这一研究的深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将被赋予新的意义。 作者:步芝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