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统计,“十五”期间,我省高校承担国家973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和各部委项目共2200多项,申请专利1500余项,获国家科技奖励4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00余项。 产生了一批重大的、高水平的、标志性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从离子通道角度发现了药物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其项目《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我省历史上获得的国家级奖励项目中惟一一项自然类奖项。目前,杨宝峰正和他的团队一起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展开新的攻关,一项是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一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目将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心脏病的作用,并对中药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哈尔滨理工大学雷清泉院士提出了一种共缩聚合成新型聚省醌自由基高分子粉末材料及其纯化、工艺处理与压膜等方法,解决传感器的关键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研究已制成潜油电泵井压力温度双参数传感器,应用于大庆油田并出口美国。目前,雷清泉还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无机纳米-高聚物复合物的介电性与局部放电老化机理的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大直径开孔数控火焰切割机,解决了高精度空间三维超大直径相贯线的火焰切割机的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的舰艇制造上,极大地提高切割开孔质量和生产效率。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教授针对我国饮用水源受污染率高,发明了一种高效经济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多功能复合药剂———高锰酸盐复合药剂,该项目获200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这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目前,马军教授正承担着教育部重大培育基金项目———城市水循环过程内分泌干扰物质迁移转化规律与控制技术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臭氧催化氧化除污染工艺理论技术,两个项目都将对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