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历来是中国老百姓对一个官员是否廉洁的最高评价。然而,在笔者看来,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仅有廉政的要求而不去勤政,同样不能算作是一个好干部。
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某夜,一官员昂然步入阎王殿,自称在人间所到之处,只饮一杯茶水,极为廉洁,无惧鬼神。 阎王笑道,若不向百姓索要钱财即为好官,那还不如立于老爷大堂一角的木偶,它杯水不饮,岂非比你更好?官员争辩:“我虽无功,亦无罪。”阎王说:“你一生处处明哲保身,对民间许多冤案因怕触动官宦人家而不敢审理,岂不有愧于民心?”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情节,不足为凭的话,那我们再来看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事例。《旧唐书·卢怀慎传》中记载,唐玄宗即位初期,任命能力极强的姚崇为宰相,卢怀慎为副宰相。卢怀慎身居高位,非常廉洁,“平日不管资产、俸赐多给亲旧,往往妻号寒、儿啼饥、所居不蔽风雨,随便将就。”他病逝时,家中穷得无钱办理丧事,还是唐玄宗赐物,嘱卖后办丧事。对于这样一个少见的“廉洁高干”,按理说,应该口碑不错,可惜卢怀慎的名声却偏偏欠佳。究其原因,就是他自认为能力不如姚崇,每当遇事皆推之,从不主动做事。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伴食宰相”的绰号。可见,无论哪朝哪代,老百姓对那些只讲廉政而不讲勤政的官员,都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的。
当然,如果将廉官与贪官相比,即算卢怀慎这样的“伴食宰相”,也是绝对的“好官”。但这样的官员距离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官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那就是勤政。勤政就是要为人民办事情,谋富祉。
长期以来,按照人们的传统观念,总认为那些老实巴交、不拿不要的干部就是好干部,以致于那些现代版的“伴食宰相”们占着茅坑不拉屎,这种观念首先要改变。其次要把这些人尽快“请”下来,选拔既廉政又勤政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让他们为人民的事业大展宏图,让廉与勤,相互映照出他们绚丽的人生光华。目前,我们党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正是在选拔任用既廉政又勤政的领导干部。而对于那些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既廉政,又勤政,让老百姓真正称道的好干部。
(赵德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