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4月20日电 通讯:林海深处:一人哨所是我家
张宝印、周军、秦洪波
雪花飞舞,天色茫茫;风起林吼,小路漫漫。这里是长白山的余脉——西山,阳春四月,气温却是摄氏零度。
林海深处,一座低矮的瓦房伫立在半山腰——这就是石门子维护哨,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三级士官李海城是哨长,也是这里唯一的兵。
一个人的哨所
李海城的“家”,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家了:两间平房,两个旧衣柜,一张床,一台25英寸的彩电,几件炊具,便是全部家当。
2004年,李海城主动申请来到哨所,每天维护90多公里长的通信线路,便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内容。
每次巡线查线,他都要徒步翻山越岭,平均每天得走20多公里,一年下来,相当于从中国的最北端走到了最南端。野外宿营、路遇野兽、误入沼泽……每一次远行都像是一次历险。
2005年农历除夕上午,正在和妻子包饺子的李海城,突然接到电话,急需抢修一连方向线路。春节期间,雪大风急,李海城抓起棉帽就扑出门去。“嘎吱嘎吱……”下午3时10分,李海城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在返程途中,突然,他不慎滑进了一个积雪近2米深的雪窝中,怎么爬也爬不上来。时间一分分地过去,眼看天色已晚,而四周除了风雪的呼啸声,连半个人影都没有。身陷雪窝,想起专程来哨所与自己团圆的妻子女儿,如果不趁天黑前走出茫茫丛林,一旦被困,轻则冻伤,重则冻死,李海城心急如焚。情急中,他灵机一动,用腰带拴住攀杆用的脚扣,一扔挂住了一棵小树,终于脱离险境。
险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但在“哨所日志”里留下的,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字:“线路正常”或“故障排除”。
两年了,尽管孤身一人,李海城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他坚持每周向连队汇报一次工作情况,每月向连队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情况。他还坚持“一日生活制度”,每周给自己制定好个人工作计划表,并严格贯彻执行:早晨他坚持一个人出操、晚上他坚持一个人看新闻、业余时间他坚持一个人学习、每逢重大纪念日他坚持一个人升国旗……
两个人的巡逻线
“这是我妻子王冬红,今年春节专程从老家赶到哨所的。”李海城向记者介绍说。妻子来了以后,一个人的哨所,终于有了两个人的巡逻线。
每天巡线,夫妻俩就将孩子寄在附近的老乡家里。
“自从妻子来了之后,不仅给我带来了一份欢乐和慰藉,而且还成了我的‘得力助手’,学会了检修器材,爬杆接线等线路基本维护技能。”谈起妻子的到来,李海城满脸喜悦。他说,自打妻子来到维护哨,他总会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有时刮风下雨过后,线路出现了故障,他累得不愿动弹甚至有些急躁,王冬红还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不能急,要细心查,咱可不能粗心大意。”
王冬红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2月14日中午,我随海城巡线往回走,很累,我没精打采地走在前面。突然,一把枯草递到我眼前,我抬头一看,只见海城正对着我笑,憨憨地说:“情人节快乐,老婆!送你一把‘玫瑰草’。”那一刻,惊讶、激动、幸福、甜蜜,紧紧地包围着我,那种感动、浪漫是无以言表的。
随着一批批高科技装备走进边防连队,边防线上的执勤手段得到了明显改善,卫星通信、地下光缆正在逐步普及。李海城维护的这条通信线路是目前这个团通向边防一线仅有的几条有线线路之一。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有线线路在不久后将成为历史,已有10年军龄的李海城,有可能成为石门子哨所的最后一任哨长。
三个人的节日
2006年春节前夕,妻子王冬红带着3岁的女儿,从几千公里外的河北老家赶来哨所过年。
第一个全家团圆的春节,让小小的哨所格外热闹。小女儿挑起了红灯笼,盼望着爸爸巡线回来——女儿只有3岁,可父女已经两年没见面了。王冬红说,当锅里的水烧开了,她正要下饺子时,却发现饺子已冻成了冰疙瘩,与案板连在一起了。
“我这儿可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人哪!”这是李海城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我又该巡线去了!”李海城边整理行装边说。记者发现,他腰间竟系有一面铜锣?李海城笑呵呵地说,这是我对付野兽的“秘密武器”。由于巡线时常遇到蛇、草爬子、黑熊等野兽,既不能伤害它们,又不能被它们伤害,怎么办?针对野兽都有怕响声的特点,所以他就想出了这个“敲山震虎”的办法。
“这家伙还真管用!”一次,李海城正在杆上全神贯注地检修、试机。忽然感觉杆子猛烈地晃动起来,低头一看,一头大野猪正在使劲地拱杆子。李海城心头一惊,继而镇定下来,拿起腰间的铜锣敲了起来,“当-当-”还真灵,野猪吓得一转身,跑进了树林。
“只要在哨所一天,我就要查好一天线。”李海城说。将孩子寄在附近的老乡家里,夫妻俩又踏上了巡线的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