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局局长解答教育热点展望未来 2010年教育将实现现代化
本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李 珍
“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基础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迈上发展新台阶,高等教育实现了发展模式的全面转换,社区教育开拓了新局面,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成。
日前,怀着对既有成绩的钦佩和对未来广州教育事业发展的期盼,带着百姓普遍关心的24个问题,信息时报独家专访了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以下简称“华同旭”)。
“十五”成绩 成果丰硕 突出表现在八大变化
信息时报:“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进步?从千万个家庭的角度来说,这些变化和进步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华同旭:“十五”期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广州市基础教育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广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指导,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系统地解决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社区教育蓬勃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广州教育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巩固了“普九”、“普高”成果,增强了基础教育力量。
“十五”期间,通过改造薄弱学校、调整学校布局、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强区、强镇,教育均衡化程度逐步提高,整体质量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争强。到去年底,广州市3~6周岁以上儿童入园率为94.45%;去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1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超过96%;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0.22%,普通高考各项指标连续13年居全省前列,去年高考上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800分以上考生人数分别是2000年的3.3倍、2.35倍、2.3倍。至去年底,全市共有省一级中小学174所,省一级幼儿园56所,市一级中小学231所,市一级幼儿园91所,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第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缩小了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差距。
广州市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2001年~2005年,市财政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0.54亿元、0.73亿元、0.96亿元、3.61亿元和5.73亿元。农村地区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提高,去年,除从化市外,各区、县级市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高于广州市制定的基本标准,广州市财政按照每生80元的标准给予从化市补助,保证该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广州市基本标准。目前,广州市农村地区的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2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1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7.41%,幼儿入园率也达到55.39%;小学、初中非正常辍学率分别为0.01%、0.76%,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去年7月,广州市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广州市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第三,实施教育综合改造工程,促进老城区教育均衡发展。
为加速推进广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自2001年启动了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综合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其中“用地特困学校”改造工程已于去年3月全面通过验收,96所老城区“用地特困学校”改造调整为61所(其中中学15所,小学46所),新增学校用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新增学校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新增生均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老城区城区与城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不仅办学条件实现了均衡化,师资队伍、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也趋向于均衡化。
第四、以创办示范高中为契机,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
从2002年起,广州市再投入21亿元创建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目前,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截至去年底,24所学校提供的学位有60812个,比2002年示范性普通高中启动建设时的26859个增加了33953个。待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后,示范性普通高中提供的学位将占普通高中学位的40%左右。在加强学校基本建设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学校的软件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软件建设的通知》,指导各创建学校进一步明确方向,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去年,25所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含去年接收的广铁一中)的高考平均录取率达91.54%,其中第一批重点本科录取率达34.75%,比全市第一批重点本科平均录取率高22个百分点,获8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同比增加43.7%。
在创建示范普通高中的同时,我们进一步调整学校的布局结构,全市普通高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去年普通高中招生近6万人,占高中教育阶段招生的62%,比2000年的3.57万人增加了68%,其中,省、市一级学校的学位占71.25%,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入读优质普通高中的需求。
第五,实施优质化工程,开拓了中等职业教育新局面。
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优质化工程,开拓出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新局面。通过市、区教育部门和各有关的办学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到去年底,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46所,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26所。中等职业教育中重点学校的比例达到了60%,就业率趋近100%,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教育部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也反映了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十五”期间,广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一支人员结构相对合理、综合素质较高、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至去年,广州市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3%,其中幼教专业毕业的占92.96%;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92%,其中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占83.56%,中级职称及以上的占35.69%;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71%,其中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占70.82%,中级职称及以上的占48.67%;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83%,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59.66%。
第七,实施“教育e时代”工程,加速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质的飞跃,并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学生专用电脑从2001年的46659台,增加到去年的127645台,“生机比”由20:1发展到11.75:1,“师机比”由5:1发展到2.5:1;“校校通”比率由2001年的36.8%(450所学校)上升到去年的88.6%(1592所);建成校园网的学校数由2001年的116所发展到去年的852所;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中小学由2001年的463所增加到去年的1457所,总体开课率由25%上升到81%,全市初中、高中100%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数字图书馆由2001年的109个增加到去年的436个,数字图书达到1764万册;学校教学资源库系统由94个增加到401个,资源总量由5000G增加到28628G。
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基本建成,并且全网接入中国教科网,成为全市共享的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取得实效。“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局、原东山区教育局被评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广州市教育局、原东山区教育局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被评为信息产业部首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单位。11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第八,落实帮扶政策,为建设和谐广州作出积极贡献。
“十五”期间,广州市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共68305人次,补助额达1088.9万元。2004年,在全省率先对全市5000多名残疾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市教育基金会建立了扶困助学制度和学生重大疾病助疗制度,共有137012人次享受了学习困难补助,补助额达2069.2万元;共有163人享受了重大疾病补助,补助额达526.4万元。去年,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基金会建立了高中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奖学金制度,对优秀的困难家庭高中学生进行奖励助学。
教育热点:广州现不存在“读书难”问题
信息时报:广州市教育局提出了“三步走”(教育综合改造-创建示范性高中-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计划,如华局长所说“有计划、有系统、分步骤”。当前“读书难”的社会矛盾较突出,在多种矛盾交集的情况下,这样的计划是出于何种考虑?产生了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华同旭:首先,我想澄清的是广州教育现在不存在“读书难”的问题,上面在谈基础教育成果时,已就现状作过详细介绍。这些数据显示广州学生读幼儿园、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都不难,反而很容易。
“三步走”的计划要解决的是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广州市从2001年起分三步系统地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一步:对4个老城区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用地特困学校”改造的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全面提升了4个老城区的教育综合实力,使4个老城区顺利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也大幅度提高了老城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城区与城区之间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城区人民群众普遍要求享受高质量义务教育的要求。
第二步:根据高等学校扩招、广大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和国家、省建设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要求,从2002年起,在全市启动建设2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未含去年从广铁集团接收的广铁一中),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
第三步:从2005年~2007年,广州市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强初中建设的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并确保按时完成省的基础教育“五项工程”,努力缩小广州市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大幅度提高广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提高义务教育整体质量水平。
2007年“三步走”计划实施完后,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将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办学规模扩大;规范化学校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学校信息化条件也将明显改善;学校与学校之间、农村地区与城区学校之间的软硬件差距将明显缩小;全市中小学平均规模将明显扩大,教育结构和功能将明显优化;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将明显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将明显提高,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其子女享受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愿望将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
届时,广州市教育将较圆满地达成教育行为的科学化、教育交流的国际化、教育手段的信息化、教育权利的公平化、教育年限的终身化、教育投入的多元化、教育类型的多样化的教育现代化目标。
(一)关于初中
“高中大发展”不会成为瓶颈
信息时报:广州高中经过几年的大发展,相对来说,人们对初中的需求显得更加突出,“高中大发展”会否使初中成为另一瓶颈?教育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百姓子女读上较为理想的初中?可否展望一下:“十一五”期末,广州省、市一级学校提供的初中学位占全市初中总学位的比例是多少?
华同旭: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通过教育综合改造工程,调整了初中布局,改造了初中用地特困学校,初中学校教育均衡化程度已经大幅度提高,省市一级学校和区一级学校、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
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初中教育需求,广州市今后初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实现初中教育均衡化,主要措施是加强软件建设和纵深推进教育e时代工程。首先是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办学特色、优化教师队伍、提高科研水平、优化教学过程等软件建设,逐步缩小现有等级学校和非等级学校之间的软件差距。其次,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体制,纵深推进e时代教育工程,用制度来保证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区与区之间教育资源共享。
由于广东省教育厅已经取消了义务教育等级学校评估,所以预测“十一五”期间初中教育等级学校学位的比例已经没有意义。“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初中教育将重点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各区、县级市初中教育的重点是扶持普通学校向规范化学校迈进。我可以很自信地说,到“十一五”末,规范化学校的比例最保守估计也将超过90%以上(我们内部定的目标是100%)。
十五期间,我们在通过改造用地特困学校、调整初中布局基本解决了老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才推进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工程的。而且,创办示范性普通高中所需要的21亿元,是市委、市政府在教育经费之外追加的专项经费,所以“创办示范性普通高中令初中成为瓶颈”之类的说法是不对的,也是不成立的。
4所示范性高中恢复初中要看当地生源和布局变化
信息时报:广州4所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停办初中,当时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对这些中学恢复初中仍抱以期望,请问教育局对此有何回应?
华同旭:这4所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停办初中,原因是按照文件要求示范性普通高中必须达到60个班的办学规模,而当时这4所学校办学空间相对狭小,所以停办初中,以扩大高中规模。这4所学校停办初中后,我们通过布局调整等措施,圆满地解决了附近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今后这4所学校是否需要恢复初中,主要是依据地域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的变化。
信息时报:撤销的初中学校学位补偿的情况如何?新建的初中软件条件如何?是否可以称为优质?
华同旭:撤销了四所学校的初中部后,通过调整布局、调配生源等方式,圆满地解决了这4所学校撤销初中部后附近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义务教育实行“有教无类”,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是均衡发展的。从我在前面所介绍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到,广州市这些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我们近年来积极推进加强初中建设工程,重点抓初中软件建设,通过建设队伍、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特色等措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
民办学校招生也须按国家政策执行
信息时报:“名校办民校”今后如何管理?收费是否有可能降低?
华同旭:广州市名校办民校的管理工作是全国最规范的。首先是我们没有让一所国有名牌学校转制,保证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其次,所有名校办的民办学校,我们都是依据有关法规,实行法人独立、校园独立、经济独立、师资独立的运行模式;再次,广州市名校办民校基本上都比较成功,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服务选择。
我们今后仍然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名校办的民办学校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主要是营造更宽松的舆论环境、更高效的政策环境、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加强过程监控。
至于收费标准和招生考试,要尊重民办教育的特点。民办学校收费遵循市场规律、招生遵循自由竞争的法则;学校有根据自己办学条件和水平提出收费标准的权利(当然需要物价部门批准后才能收费),也有自主招生的权利。正如收费要经物价部门批准一样,民办学校的招生问题,也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招生政策与规定。
信息时报:“上好学校”、“择校热”反映的是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广东省今年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体制”,其中就包括“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请问华局长广州将如何落实省里这一要求?又打算如何解决社会长期客观存在的择校问题?
华同旭:首先,我要强调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从来都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出台的政策,禁止择校,今年也不利外。确实有实际困难,需要办理转学手续的,学校也将依据有关规章办理转学手续。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十一五”期间,10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这样一来,长期困扰家长和学校的“择校”问题,应该能够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X
(二)关于高中
示范性高中硬件建设基本完成
信息时报:继25所示范性高中之后,广州市还会进一步发展示范性高中吗?
华同旭:广东省教育厅首批批准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总共是118所,其中广州市占有25所;今后是否会增加,决定权在省教育厅。目前,广州市25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学校的硬件建设大部分已经基本完成,今后建设的重点是软件建设——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升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的创新力、竞争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信息时报:高中“航空母舰”的运作经费是现实问题,目前,我们听到的有关“提高收费”的传闻很多,请问教育局对此有何计划?
华同旭: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扩大了办学规模,改善了办学条件,运作经费有所提高是事实,但是目前尚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提出增加收费的申请,教育局暂时没有研究这项工作。当然,我们会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高中阶段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逐步建立合理成本分摊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关于农村义务教育
3年投49.56亿推动农村基础教育
信息时报:请问广州市将在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华同旭:广州市将把教育投资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加速发展义务教育。从去年开始,广州市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5~2007年3年内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投入49.56亿元,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第一,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合理设置中小学校,逐步撤并布点分散、规模偏小的中小学校,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办学效益。第二,加强初中学校的建设。按照初中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快农村地区初中学校的建设,扩大农村地区初中学校的办学规模并提高其办学水平。第三,优先安排中心镇基础教育的投资。各有关区(县级市)政府要统筹考虑、优先安排中心镇基础教育建设的投资,确保按规范化标准建设好中心镇的中小学,积极引导中心镇周边地区的生源向中心镇的学校集中。第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地区的学校100%开设信息课,全部学校实现“校校通”,提高广州市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普通学校与名校、农村地区和城区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育迈向教育现代化新台阶。
(四)关于外来工子女教育
正研究解决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
信息时报:广州外来人口子女中小学在校生已超过30万人,请问广州将如何应对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压力?这些孩子在农村地区是否可以享受免费教育?
华同旭:外来人口的确为广州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州市也切实承担起了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在广州市就读中小学的外来人口子女超过30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规定,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对象是户籍的农业人口,“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务院、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有关法规和政策,切实解决好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包括农村地区的外来人口子女。具体实施办法,正在研究之中。
农民子女读书主要交纳书本费
信息时报: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农民子女读书还需交哪些费用?“一费制”在农村地区会有哪些修改?一些附加收费如军训、体检、课后托管等费用是否属于免费范畴?在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华同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农民子女读书还需要交纳的费用主要是书本费。“一费制”在农村地区和城区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一费制”的含义是指书杂费,并不意味着一年或者一个学期只收一次费用,类似于军训、体检等物价局已经批准的代收费,学校还是应当据实收取,对那些农村特困户子女,仍会继续采取“两免一补”等扶助措施。
(五)关于规范化学校建设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信息时报:规范化学校与目前的等级学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和家长将得到怎么样的益处?
华同旭:规范化学校的有关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出台。我个人理解,义务教育学校加强规范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规范化学校和等级学校的有着本质不同,规范化学校着眼于均衡、协调发展,而等级学校是制造差距。
义务教育学校实行规范化建设,主要目的是全面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和接受教育权利的公平化,实施若干年以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软硬件差距将全面缩小,学生和家长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信息时报:有的区要建示范性初中,这一计划会因规范化学校而改变吗?
华同旭:从理论上讲,规范化建设的对象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达到规范化标准是最终目标。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的均衡化是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建设“示范性初中”的提法不符合建设规范化学校精神,也容易造成混乱。我们积极支持每一所规范化学校都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充实内涵,打造品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信息时报:规范化学校将如何办出不同的特色?教育局有何规划?
华同旭:规范化所规范的是基本的办学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至于如何整合这些资源,如何进一步更新观念、打造队伍、加强科研、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将会因为校长的办学思路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将通过加大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来促进各级各类规范化学校的特色发展;同时会创造更多、更高的学术交流平台,让校长、教师们有更多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特色发展。
(六)关于市属高校
不宜过分强调发展规模应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信息时报:今年广东有部分高校将停止本科扩招,但同时将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工作着力点转移到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轨道上来。广州市属高校的情况怎样?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华同旭:我认为在现有师资条件和办学条件下,广州市属高校也不宜过分强调发展规模,而应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练好内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轨道上来。
广州大学、广州医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等院校近几年均有较大发展,取得多项可喜成绩。这是广州市高校转变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成果,也标志着广州市市属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后广州高校的发展将兼顾质量和规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确定办学规模。
信息时报:广大高校毕业生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广州各有关高校今年的就业情况如何?今后,广州将在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做哪些工作?
华同旭: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是通过生产人才、生产知识(创新知识)以服务社会,市属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所以就业率始终是我们最关注问题之一。
广州市高校就业情况总体来讲比较好,比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评为优秀高职学院,连续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本、专科院校中排第一,其先进经验在去年全国高职院校培训班上作了典型交流。
今后,广州市高等教育发展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要求,调整市属高校布局结构,提升办学层次和实力;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人才创业能力和国内、国际就业能力;与时俱进,优化专业结构,保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衔接,确保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需要。
(七)关于职业教育
以高入学高就业率维持发展势头
信息时报:广州市职业教育有哪些特色、优势?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同旭:广州市的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以高入学率、高就业率维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行学分制,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市、区教育部门和各有关的办学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到去年,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46所,、省级重点专业达到32个。职业技术教育成就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部领导认为,相对于内地很多职业教育学校招生难、就业难,广州职业教育招生易、就业易,这是一个奇迹。
职业教育要坚持为社会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坚持开拓创新,走特色之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和创新力;坚持办学主体多元化,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发展。
信息时报:今年中小学招生政策中规定,职业类学校必须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这一规定用意何在?是否意味着目前许多职中免试就读的状况将不复存在?新规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华同旭: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广州市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有必要用政策保证应届毕业生优先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实行这一政策后,中等职业学校仍然可以对应届生实行面试就读的招生制度,广州市应届毕业生可以凭毕业证直接就读广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的规定有利于保证广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也有利于分流需要接受成人职业教育的成年人向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创办的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分流,以缓解部分成人职业教育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
广州已开展更广泛教育扶贫工程
信息时报:未来5年,广州中职教育的规模会否继续扩大?广东省将启动“职教扶贫工程”,动员经济发达地区招收贫困地区的初中毕业生,实行“工学结合”试验。广州市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华同旭:我们将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就业需要来确定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到2007年中等职业全日制学校调整到10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22万人。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位占同类学校总学位数的60%以上。
广州市事实上已经开展了广泛的教育扶贫工程,而不单是职业教育扶贫。去年职教扶贫和对口梅州帮扶工作继续推进,除职教扶贫外,对义务教育阶段“持证”寄宿学生安排了64.6万元生活补贴费,受惠学生2,055人,其中农村学生1,865人。广雅中学和市二中今年开始分别面向全省、全市(花都区除外)免费招收一个班的优秀贫困生。对广州别开生面举办的内地新疆高中班,中央和省“先进办”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后,广州市将进一步积极配合省实施“职教扶贫工程”,结合广州市的实际,使“职教扶贫”工作开展的更加有声有色。
信息时报:广州将“以市场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接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积极改革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请问华局长,具体来说有哪些措施?
华同旭:具体措施包括:第一,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需求脉搏,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结构。第二,坚持科学治校、严谨办学,不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确保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第三,创新人才模式,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提供“订单式”职业教育服务,并结合广州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开展各类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对广州经济、社会的贡献率。第四,整体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品牌集群。通过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工程,带动职业教育整体优化,实现职业教育的理念优、学位优、专业优、技能优、师资优、管理优,努力把广州市的职业教育建设成为具有立体式、开放式、多元化、终身化特色,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华南地区职业教育中心。
(八)关于学前教育
高考优异者过半数出自普通小学
信息时报:现在许多家长认为只有上了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将来才能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请华局长谈谈看法。
华同旭:这些家长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广州市学前教育已逐步低龄化,广州市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均衡化程度已经很高,就近入学最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
广州市有些科研工作者曾经到市属几所中学做过统计调查,他们发现高考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一半以上出自非常普通的小学,相对而言,名牌小学的比例并没有什么优势,比如原东山区芳草街小学、执信南路小学等过去都是非常普通的学校,但是他们的毕业生6年以后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非常高。这类统计,足以说明并不是只有上好的幼儿园,上好的小学,上好的中学,才能上好的大学。
即使是初升高,也不必要一味地追求所谓名牌学校。从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角度看,家长应引导学生选择利于发展个性的学校。比如有艺术天赋的选择音乐特色学校就读,有美术天赋的选择美术特色学校就读,有体育天赋的应当选择体育特色学校就读等等。这种选择是符合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也是负责任的。
从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看,家长也不必盲目追求所谓名牌学校。如果基础文化课并不是孩子的优势所在,初中毕业后家长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到对文化课要求非常高的学校,那么这些学生由于学业成绩长期处在全年级倒数位置,几乎没有可能考上满意的大学。更糟糕的是,3年“倒数”的日子把孩子的自信心全都磨损掉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将严重缺损,心理健康就不言而喻了。如果做第二种选择,把孩子放在自己达到录取分数线的高中,孩子有可能3年学业成绩都在全年级前列,这意味着孩子将在自信中度过3年;即使在中等状况,孩子也将在积极进取中拼搏三年。哪一种选择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这就显而易见了。
从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多元化的趋势看,基础教育阶段不同特长的学生也应当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说学生基础文化课不突出,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强,可以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然后报考高等职业技术类的高等院校,更有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发展。而且大学毕业后就业将更容易,因为现在社会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职业类人才。
(九)关于教师缺口
广州教师总体上没有形成缺口
信息时报:目前,一些农村学校辞退部分代课教师,这会否形成“教师缺口”?将采取何种措施加以解决?
华同旭:目前广州市教师总体上没有形成缺口,但是一些地区存在着结构性超编或者结构性缺编问题,如英语、计算机、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在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微量缺口,但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人才总体上是供大于求。
为了解决广州市教师结构性超、缺编问题,也为了强化竞争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竞争氛围,一方面严把教师入口关,同时鼓励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条件是补修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专业课程,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十一五”展望 2010年广州教育将率先实现现代化
信息时报:请问华局长,“十一五”期间广州教育的目标和前景是怎样的?
华同旭:“十一五”期间广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有以下5点:
1.顺利实现创建强市目标。广州市将于2007年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市,届时全市100%的区、县级市成为教育强区(县级市),100%的中心镇成为教育强镇。
2.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学位的比例将达到100%,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学位比例将达到80%左右。以发展在更高层面上解决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以提高在更高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3.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实现高等教育模式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全面转换,建立与广州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相适应的高水平市属高等教育体系,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3%,全市高校研究生在校生数600人、本科在校生数30000人;国家级重点学科由1个增加到5个,部级重点学科从1个增加到5个;建设2间国家级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从4个增加到8个;博士后流动站从2个增加到10个,博士点从3个增加到13个,硕士点从64个增加到110个;应届生就业率从目前的95.23%提高到97.5%。
4.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位比例将达到70%左右,“低门槛、高就业率、积极服务社会”的特色更加显著,为广州经济转型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5.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善。逐步建设学习型教育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以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需要。
2010年,广州市教育将率先实现现代化,教育结构和功能将明显优化,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将明显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教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