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2日,60岁的奉节县县人民法院法官李美同就要退休了。这些天,他一空下来,总要翻出那一大摞老照片中的一张,端详良久。每每这时,脸上总会泛起淡淡笑容。
照片上是个乖巧的小女孩,头发自然卷曲,白白胖胖。她叫李震健,30年前唐山大地震时,老李和战友们把她从废墟中刨了出来。那时,小震健只有两个月大。父母遗体旁救出女婴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地震。
那时,奉节人李美同在辽宁某部服役。接到上级指示后,部队迅速赶赴唐山救援。据老李回忆,地震第二天,他和战友搜救路过一片废墟时,依稀听到婴儿哭声。在两块破碎的水泥板缝隙中,老李看见了女婴的头。她的嘴微张着,哭声微弱。
女婴被卡在两块水泥板之间,周围散落着各式建筑材料。老李和几个战友一起用手刨土,刨了一两个小时,总算把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婴救出。
女婴是和父母一起躺在床上的,父母面对面把她夹在中间。不过,她的父母早没了呼吸。幸运的是,女婴居然毫发无损,身上、脸上连划痕都没有。
“我抱她出来的时候,又高兴又难过。”回想当初情景,李美同感慨万千:高兴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居然拣回条命,难过的是那么小就成了孤儿。
当时,老李的妻子即将生产,将为人父的老李对这个苦命女婴视为己出,倍加疼爱。部队领导经不起他软磨硬泡,同意如果任务完成后孩子还没有找到归宿,就由老李将孩子带回去。为了不影响工作,执行任务期间,老李将孩子寄养在当地一家小卖部。
次日一早,老李从自己每月52元的津贴中拿出五六块钱来,买了当时最好的奶粉和白糖,给孩子送去。几天后,当他再次拎着白糖和奶粉赶往小卖部时,女婴却不见了。孤儿有了一个家
小卖部的人告诉李美同,女婴被当地公安局六处一位李姓女同志收养了。几经周折,老李与收养者取得联系。她表示,自己孩子已长大,有能力也愿意收养女婴。见孩子找到了好归宿,老李打消了“执行完任务后将女婴带回家”的念头,安心地将孩子托付给她。
由于李美同和收养孩子的女同志同姓,第一次见面时,两人商量后决定:孩子是在唐山大地震时救出来的,给她取名“李震健”,意思是希望她经历那次劫难后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1978年,老李被调到大连陆军学校工作后,与小震健的养母通过两三封书信。信中,两人的唯一话题就是小震健:长得怎么样了?会干什么了?闹过什么笑话……信中,震健养母称将抽时间带小震健到大连看他,还给老李寄来孩子3岁时的照片。
这成了李美同后来寄托对小震健无限思念的唯一信物。平时只要有空,他都会把小震健的照片拿出来,端详抚摩。
1981年,老李给小震健养母寄去一封信,在信中对她们母女俩表示了邀请,请她们“今年春节到大连来过”。可不知道为什么,信件如石沉大海。
1982年3月,老李结束了16年军旅,转业回到家乡奉节。期间,老李曾多次写信给小震健养母,皆无回音。一张照片载思念
因为去信既没回音,也没退回,老李彻底失去了小震健的消息。此后,他尝试过多种途径联系小震健的养母:托人打听、上网查寻……但均无结果。工作之余,老李常常拿出小震健的照片凝视。
由于多次搬家,小震健养母的来信不慎全丢了,现在唯独剩下照片。“爸爸待照片就像宝贝一样。”老李女儿李彬彬说。虽然父亲对自己和弟弟宠爱有加,但放老照片的箱子是父亲的禁地——他绝不允许孩子们随意翻看。
李彬彬是偶然知道有个“姐姐”的。因为搬家,她无意中看到了李震健照片,追问父亲“她是谁?”老李告诉女儿,“你姐姐,叫李震健”。这才把震健的故事讲给女儿听。
“爸爸内向,言语不多,但我清楚他很想她。”李彬彬说。作为老李的女儿,她太了解父亲了。每当看到父亲默默端详小震健的照片直至眼睛湿润时;每当电视里播放唐山大地震有关节目,守在电视机前的父亲泪流满面时,李彬彬就知道:爸爸的心被30年前那个小女孩拨动了。好想再看你一眼
今年已经60岁的李美同5月2日就要正式退休了。小震健照片被老李翻出来看的次数越发频繁起来。“我只是想知道她现在过得到好不好?我只是想再看看她一眼。”采访中,一直很冷静的李美同声音突然有些哽咽,“真后悔当初没把她带回来”。
在老李的心中,早已将小震健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失散30年的骨肉。他说,他和小震健之间,就像是有一根丝线——这么多年来,时常让他牵挂。
这么多年没有小震健的消息,老李担心:“可能是她出了意外,或者是她养父母不愿意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世”。比起前一种假设,老李更希望现实情况是后面一种,这样,至少小震健还健康地活着。“算起来,她今年应该30岁,该是当妈的人了。”老李说。
记者 涂 静 通讯员 孙晓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