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成都新都区龙桥场镇社区老年协会活动室里好不热闹,社区管乐队正在进行例行排练。说起这支管乐队,在当地四邻八乡名声大得很,因为它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管乐队,而且已有15年历史了,它的前身就是龙桥镇农民乐队。
转瞬间,一曲雄壮的《五星红旗》从这群捧着铜管乐器的庄稼汉子中演奏出来。长号、大号、小号、单簧管,那把式吹得像模像样,谁能相信这些四五十岁的大老爷们儿是完全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演奏者?
乐队队长———现年53岁的谷转成是其中的一名萨克斯手。上世纪70年代,能编能演的谷转成是生产大队的宣传队长。在那个激情的年代,谷转成经常编导一些歌舞、小品走村串户,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我一直想搞个乐队。”谷转成说,“这样才能丰富咱农民的生活。”
上世纪90年代,谷转成担任龙桥镇农业站站长,每次镇上举办文艺活动,各村代表队表演的歌舞、小品,伴奏都是由工作人员播放磁带。“大家都放磁带,千篇一律,有个乐队该多好。”谷转成总是这样说。
一部国产电影《迷人的乐队》给了他启发,讲的是一个村自筹资金办乐队获得成功的故事。为把想法变成现实,谷转成开始“折腾”。
没有人员,他动员村子里的庄稼汉凑起来;没有资金,他跑遍在村上投资的各个企业。1991年,乐队终于成立了,每个队员领到了自己的乐器,谷转成领了一把萨克斯,还被推荐为队长。
没有一个队员会演奏这些铜管乐器。
“怎么办?学!”谷转成说,“要搞就要搞好,不然对不起那些企业的赞助。”
没有一个人懂音乐,连简单的谱子也不认识,大家就天天凑在一起学。
时间过得快,乐队却没有多大进步。有人对乐队不满了:“他们几爷子成天拿起大队的票子去耍些没用的破烂,简直是浪费钱。”“瞧他们土包子样,衣服都没有穿巴适,还好意思整那些西洋乐器。”
面对白眼,谷转成和队员们毫不气馁。为了学好演奏,他们专程跑到新繁镇一家工厂向会乐器的师傅请教,冬天下再大的雪也没耽误过。
一次文艺活动,他们编导的舞蹈节目全部由乐队配乐。“我们一上台,确实让大家吃了一惊。”谷转成说。乐队第一次亮相的时候,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掌声。
龙桥镇出了个农民乐队的消息迅速传遍四邻八乡。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重大节日活动、各大企业的年拜会上,乐队的演出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如今,乐队已有了20多人,有了统一的服装。“现在,我们这个乐队,不仅表演乐器,还有歌舞、魔术等,反正社区居民爱看的都能上。说是管乐队,都快成了大杂烩了,不就是图个大家高兴吗?”谷转成说。谭麟王亮本报记者江芸涵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