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4月21日讯
春天是新房装修、乔迁新居的旺季,逢上天气晴好的日子,一个大院里就会有好多户人家同时忙着搬家,搬家公司的师傅们也往往会从凌晨一两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喜迁新居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搬家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故事?百姓的心情又是如何?且让我们在这个温暖的春天去一一探访、感知……
4月8日,星期天,阳光灿烂,是近几天来少有的好天气,鲁东大学家属院好几户人家都在忙着搬家,邵英起老师是其中的一位。
上午9时40分,我来到邵老师原来的家———家属院南区36号楼,看到搬家公司的师傅正忙着从3楼邵老师家往下搬运电视、冰箱、书籍、衣物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光是书籍,邵老师就装了大大小小五六十个箱子。
“邵老师,新房多大面积啊?”“160平米。”“这么大啊?”“这还不算大呢,我们还有180平米的房子,230平米上下两层的房子正在挖地基,估计年底也会完工。按说,我能分到230平米的房子,但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个人,两个孩子都在北京工作,平时难得回来,老两口住这么大的房子空得慌,所以我们就要了160平米的,对我们老两口来说足够了。”邵老师乐呵呵地说。
今年64岁的邵老师1970年从曲师大毕业后,就来到了鲁东大学的前身———烟台师专,在这里一呆就是36年。刚结婚那阵儿,邵老师只分到了一间半住房,这还是学校里照顾他晚婚才给分的;直到八十年代末,学院开始盖宿舍楼,邵老师才又分到了一套四五十个平米的房子;1998年,为了改善教师住房,学院又新盖了一批宿舍楼,这次,邵老师分到了90个平米的房子;这次搬的160平米的新房,是赵老师分的第四套房子,搬的第三次家,这家每搬一次,房子就宽敞一次,邵老师脸上的笑容也是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灿烂。
跟着搬家公司的车,我和摄影记者马跃一起来到了邵老师位于65号楼的新家,新房的装修风格极其简单,色调也很淡雅清新,邵老师说他就喜欢这样的风格,不喜欢把家里搞得和酒店似的富丽堂皇,邵老师最高兴的是:在新家他有了一个26平米大的书房,在这里,他可以自由地与每本书面对面……
锦绣街王家:搬家真好!全家能好好聚聚喽
昨天,王先生又给岳母打了个电话,除了问安,还邀请老人家来家里看看。因为3月22日他乔迁了新居。
说起这事,王先生就心中有愧,结婚20个年头了,身在外地的岳母、兄弟姊妹从未到家里坐坐。不是他不想,而是那间小屋实在难以容纳。
王先生的新居在锦绣街29号,是套廉租房。四十多平方的空间里,摆放着3组组合柜、1张写字台、1张床,都是结婚时置办的。惟一值钱的是1台冰箱和1台电视机,也有13年的使用年限了。对搬家,王先生有一肚子的酸甜苦辣,他笑称自己快成搬家“专业户”了———不到20年搬了5次家。
搬进搬出中,2005年底至2006年初的那段时间王先生终生难忘。2005年底晚报对廉租房的申请者进行了公示。看到榜上有名,王先生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终于盼到头了”,可一旦被刷下来咋办?于是,每隔十天半月,他和媳妇就会去打探打探。
今年1月20日,王先生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去房产交易中心办手续。“当时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还掐了自己一下,觉得疼,这才相信是真的。下班回家连脚步都觉得轻了许多。媳妇听到喜讯,当时就哭了。”
两人一夜未眠。一拿到新房钥匙,王先生便和媳妇赶过去看了房。四十多平米的房屋,对一些人来说并不觉得大,但在王先生的眼中,“这么宽敞,我在以前想都没想。我可是盼到头了。再也不用为租房、房租担心了,也不用为往哪儿搬害愁了……”话到此处,王先生和妻子眼圈一红,两行热泪滚落。这泪水饱含着兴奋,更充满了感激。因为在他俩的话语中,“感谢党、感谢政府”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
幸福东路王家:搬家真美!从洼地飞上高楼
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了幸福二村幸福东路69号楼内2号王淑广大叔家。王大叔半个月前刚刚搬进这栋新房,三室一厅、98平米,光客厅就有二十几个平米,人一进去,心里真敞亮,乐得王大叔的老伴、70岁的于阿姨直念叨:做梦都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住上这么大、这么好的房子。
陪同前来的阿姨接过话茬,“以前咱这里地势低,一到下雨下雪天,积水都会没过膝盖,人根本就出不去。那些年,只要一看见老天黑虎脸,我们就赶紧跑到菜市场,多买些粮、菜搁家里;外出上班的孩子,要么转道走地势高的地方,要么穿上高腰的水靴走到南面的马路,再由家里人把水鞋拿回来。现在咱也和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用上了自来水、液化气,冬天村里还供暖,下再大的雨再大的雪咱都不怕了。多亏了村里旧房改造,要不咱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是不是,老嫂子?”两位阿姨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看得出,她们都很高兴。
住进新房,于阿姨一天要打扫好几遍卫生,厨房里的地板都是用抹布一点点擦,累归累,但于阿姨说能住在这么好的房子里,累点也高兴;客厅中央,摆着一套崭新的皮沙发,显然是刚买的,于阿姨说家里以前的旧沙发摆在这里不好看,就送了亲戚,让儿子又买了套新的。正要告辞时,于阿姨的老伴王淑广大叔回来了,听清我们的来意,王大叔也连声说好,并说他们村的旧房改造已近尾声,老百姓大都住进了新楼房,这会儿,六村、七村、八村也在家里忙着“破旧立新”盖新房呢。
福泰路赵荣家:搬家真逗!锅里先要压块饼
这个春天,对烟台护士学校的赵荣老师来说非常难忘,因为她将近两年的租房生活宣告结束,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76平米的新房。
两年前,刚结婚那阵儿,听说老公的单位会很快分房,小两口便没急着买,在福茂路租了个50来平米的小房住着,可快两年了,也没看见单位分房,这下赵老师着急了,因为她很想赶紧要一个宝宝,又不想让孩子出生在租来的房子里。于是,她开始和老公四处看房,终于在附近的福泰路看中了一套76平米的小房,最后以每平米2400元的价格将其买下。
赵老师和老公都喜欢简洁明快、清新淡雅的家居风格,本着这个大原则,她开始像燕子衔泥一样往家里买涂料、木材、灯具。为了买到一副黄绿相间、淡雅清新的窗帘,赵老师不知跑了多少趟腿,最终在三站的一家布艺店将其淘到;买家具时,正碰上一家家具厂搞活动,赵老师很喜欢这家家具厂的颜色和风格,便在他们家买齐了所有的家什:衣柜、茶几、红色的布艺沙发……看着原本空空荡荡的房子一点点漂亮、温馨起来,未等租房期满,赵老师便迫不及待地嚷着搬家。
在老家,搬家有个讲究,得在凌晨一点悄悄进行,而且得将锅里压上一块饼先搬到新房。公婆说这是为了让日子越过越好,让小两口严格执行,还说3月8日、3月11日两天都是好日子,任选一天搬都行。小两口依计行事,7日晚,赵老师的老公一夜没合眼,硬撑着捱到凌晨一点,晃晃悠悠地拿着手电筒把锅送到了新家,结果还忘了在锅里放饼,公婆来电话说不行,没办法,只好重搬一次,11日凌晨,赵老师的老公依爸妈计策把家里的高压锅搬进了新家,还好,这次没忘在锅里放饼……坐在新家,叙说着搬家的桩桩趣事,赵老师和老公笑得前仰后合……“终于有了自己的窝,咱能不高兴?”怀抱玩具熊,赵老师笑着让老公为自己拍下了在新房的第一张照片。
《春天的故事》系列报道(四)
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有许多人家忙碌着喜迁新居:从地势低洼的平房迁入窗明几净的高楼、从租住的房屋搬进装饰一新的新居,还有一些贫困人群依靠政府扶助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廉租房,更有部分人群的房子越换越大,日子越过越好……每当走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新建的楼群,看到搬家公司的车辆从身边驶过,我便想起刚刚采访过的搬家故事,“这些新建楼群里每一个迁入新居的家庭,一定也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也一定载着多少人的梦想。”
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房子,点燃一盏属于自己和家人的灯,日子因此过得安心而平静,是普通人对生活最简单的愿望,对幸福最朴素的诠释,也愿来年的春天有更多的人喜迁新居……(本报记者袁丰雪张洪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