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的是生死合同,日工作10小时以上,仅仅几百元的工资,又常常不能按时拿到;住在年久失修,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房屋,吃着陈粮;养老、医疗保障是奢望,精神文化权利更是无从谈起;渴望着城市的认可和接纳……面对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记者的“镜头”再次聚焦———
一条鲜活的生命去了,在“救命”的呼喊和呻吟中离开人世。 他就死在离医院急诊室不到10米的厕所门口。因为他没有钱,身在异地,没人过问。他叫王建民,是我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到北京打工的农民。去年12月11日夜,因突发腹痛并吐血,他被连续两次送进同仁医院,因为没钱,医院拒绝治疗,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病痛折磨后……
对此,4月11日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调查”栏目曾予以播报。
王建民“走”了,走的那样凄惨。“王建民事件”绝非个案,类似的事件还很多。
前不久,由省总工会牵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农委等部门联合对我省农民工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我省400余万农民工,大多数人都在艰难地生存着……
劳动就业权:难平等
据调查,农民工,尤其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务工人员,企业基本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尤其在建筑企业中,95%以上用工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既使签订了,也常常是条款中没有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内容,只有要求而没有应有权利的“霸王合同”,甚至是写有“工作期间发生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合同”。签订合同的程序,往往是企业主把打印好的条款交给农民工签字。有的干脆由管理人员统一代签。
即使这样,全省农民工签订的这种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也只占23%,农民工基本没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
报酬与工作量:不成正比
农民工工资水平低,劳动时间长。据介绍,按年工作时间8个月计算,2005年我省农民工平均月收入400元。在哈尔滨,10%的农民工没有休息日,13.3%没有固定休息日,60%日工作在8-10小时,10%日工作超过12小时。
虽然政府一再采取措施,但拖欠工资现象仍然存在。调查表明,哈尔滨市拖欠工资的占13%,齐齐哈尔市拖欠工资的占19%。某路桥集团和建工集团两家企业共拖欠农民工工资6040万元,仅2005年一年,路桥集团就拖欠700多万元,建工集团拖欠1617万元。
劳务经纪人盘剥农民工的现象也较为严重。根据调查,劳务经纪人一般要收取相当于农民工工资10%的费用,而有些劳务经纪人,如宾县有一个对俄罗斯劳务输出经纪人,俄方每人每年给付人民币约2.5万元,他只给农民工1.2万元。
社会保障:普遍缺失
在众多农民工眼里,缴纳保险是件很不合算的事。巨孟春是加格达奇加北乡农民,经常在外打工。他告诉记者:“我挣的辛苦钱,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入了保险,每年要交1500元钱,那就等于2亩地没有了。”
调查表明,我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只有2.2%,其它保险更是寥寥无几。哈尔滨市农民工参加养老和工伤保险率仅为1.58%和1.17%;齐齐哈尔市养老保险参保率为6%、医疗保险2.4%、工伤保险27%、失业保险3%、生育保险0.01%。其他城市也大体相当,只有个别企业给农民工部分办理养老和工伤保险,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则几乎是空白。
安全卫生:无从保障
在我省农民工中,年龄集中在19-40岁之间的占75.3%,即近八成的人为青壮年。他们大多在没有受到相应教育和集中培训的情况下进城务工,绝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又大多从事苦脏累险差等工种,需要一定的劳动保护措施。然而现实状况是,农民工中,劳动安全卫生投入少、条件差,劳动安全事故争议多。
一些用工单位明显存在着漠视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漠视农民工生命健康安全的问题,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尤其是煤炭行业,造成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在910份有效问卷中,有9.7%的农民工患过职业病,9%的农民工受过工伤。还有一些用工单位多数不按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他们只限于发放工作服和工作岗位必须的用品。
平等社会权:遥远的期盼
盲流、戳大岗的———诸如此类的语言在一段时间似乎是农民工的代名词。按现行户籍管理办法,农民工即使长期在城市工作,有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也难以获得城市市民资格。
城里的孩子基本是按学区就近入学,而农民工子女上学却要交赞助费、借读费等额外费用,一个中小学学生,大体每年比城市学生多花3000-4000元。“这些冤枉钱,俺得挣多少年?!”许多农民工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有些地方,按现行的学籍管理规定,农民工子女成绩好也不能到所居住地城市重点高中就读。
一些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工聚居区的疾病防治监测、农民工子女免费防疫、特定传染病的免费治疗没有部门负责,也没有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预算。(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