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田玲翠 报道
本报讯本市工商部门加大打击商标侵权的力度,去年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227件,其中商标侵权案件1108件,共处罚款1088.05万元,没收、销毁侵权商品6.51吨,收缴和消除侵权商标标识161.76万件(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1件,涉及人员13人。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市工商局昨天向社会公布2005年度十大商标违法案件。
案例一:上海飞鲸电池有限公司自2004年9月初开始,共生产侵权电池416.8万支,已销售353.1万支,非法经营额48.2万元。
处罚:没收、销毁库存的侵权电池63.7万支,罚款96万元。
案例二:上海顺达英贸易有限公司自2004年10月起,委托平湖市宇星制衣有限公司加工假冒“CK”注册商标的羽绒服959件,非法经营额为67130元。
处罚:没收假冒羽绒服783件、假冒商标标识20985张(只)、处罚款35万元。
案例三:外地来沪人员章崇自2004年以来,擅自对外从事批发假冒“西门子SIEMENS”注册商标的开关、插座。工商部门依法查扣当事人尚未出售的假冒“西门子”的各类开关、插座6687个,价值18万余元。
处罚: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四:2005年4月起,唐某等借上海某贸易有限公司的场地,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CHANEL、GUCCI、CARTIER等涉外高知名度商标眼镜镜架。至案发时,获取非法经营额9万多美元。
处罚:移送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五:上海桑逊制衣有限公司于2004年10月起至2004年12月,在上海闵行区浦江镇擅自生产加工假冒的“ESPRIT”、“Levis”、“a.v.v”等商标的服装。并通过其租借的上海七浦路“兴旺商厦”的店铺进行对外销售。至案发时,已销售96件,尚未销售服装2759件,共计非法经营额191071.93元。
处罚:没收、销毁假冒服装2759件,罚款49万元。
案例六:上海银声汽车用品有限公司从上门送货人手中购入涉嫌假冒“3M”车膜,并自2004年至2005年期间,共计销售涉嫌假冒的“3M”车膜10卷,非法经营额5.095万余元。
处罚:罚款10.3万元。
案例七:上海汉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04年9月起,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擅自委托湖州复兴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另案处理),生产了侵权棉涤纶布152905.968米,价值440369.19元。
处罚:罚款10万元。
案例八:张运铭于2003年8月起,在本市租借场地专门从事生产、加工假冒的“汇丽”地板成品共3344包,价值403316.51元。
处罚:移送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九:上海亿禹鞋材发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起,从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台湾协鸿企业有限公司购进大量假冒“YKK”注册商标的拉链,再租借上海世贸商城商铺进行销售。
处罚:没收尚未销售的侵权拉链两箱,并罚款6.3万元。
案例十:东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的“多乐”、“TOLO”商标,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3年11月由国家工商总局受理注册申请,但至案发时尚未获准注册。当事人东莞银辉玩具有限公司于2004年12月起,在其销售的“多乐”、“TOLO”等玩具上擅自标注注册标记。至案发,该公司已销售了上述产品并获非法经营额198430.6元。
处罚:罚款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