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月波 梁亮
对话人物:李奇(出于安全考虑,化名),25岁,大学文化,外省人。2005年8月被朋友骗到广西贵港加入传销组织,去年12月来桂林加入“芙蓓森”传销网络,迅速成为主任级人物。
在很谨慎地与记者多次联系后,李奇终于坐在了记者对面,披露出一些关于传销组织骗人入伙、给人洗脑的绝对内幕,透露出桂林一个独立于“芙蓓森”直销体系之外、却以其产品为幌子发展了数千下线的庞大传销网。其讲述的“洗脑”,让人感觉到传销组织有如邪教般对人实行精神控制的可怕能力。
“解谎”与“跟进”:不能看谎言的过程,要看谎言产生的互赢结果?
记者:你怎么陷入传销的?
李:我原来在老家做餐饮,一个好朋友骗我,说在贵港做餐饮生意很赚钱,我就去了,哪知道是搞传销的。
记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吗?
李:当然有,但朋友说“不要看这个谎言的过程,要看谎言给我们两个人都能带来发财机会的结果”结果我就不生气了,与他们同吃同住十几天以后我就自愿参加了。
记者:怎么会这样?
李:传销网把一个愤怒的受骗者变成一个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最多只用半个月周期,当走出用谎言把亲朋好友骗来的第一步后,先用7天的“解谎”期来为你介绍传销的光明前景、让你感觉他骗你来的动机是好的,以此平息你的愤怒;接着又是7天的“跟进”期,派“讲师”(经过挑选的、说话富有鼓动性的老传销人员)现身说法给你做思想工作。
记者:是不是被骗来的人都能被说服?
李:除了个别对传销特别反感或生活态度很消沉的人,多数人都会被说服。
记者:有什么窍门吗?
李:除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传销组织针对国家对非法传销的打击以及媒体的曝光专门建构出的一套逻辑,能让你完全认同传销是既不违法也不合法、是打法律“擦边球”的发财机会。
洗脑与假象:节俭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容易让人产生错觉
记者:就这样就能让人死心塌地吗?
李:不,传销组织内部的一套严格的执行规范才是最让人“洗脑”的,在这些规范下,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当、很积极上进。
记者:什么规范?
李:传销人员以“家庭”为单位租房生活,“家庭”里禁止饮酒,“家庭开销”实行AA制,生活上提倡节俭,即便有钱,也只能吃三毛钱一餐的菜、抽两块钱一包的烟、早上稀饭晚上白水面片汤,在贵港我们还去捡菜贩扔的剩菜,不是没钱,是给新人做出节俭的表率。规范还要求每个人具备“八心态”,即“成就、付出、宽容、平常、乐观、自律和感恩”的心态,甚至在着装上也规定女的不能穿吊带装、男的穿衬衣要扣到第二颗扣子,还规定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这样就使组织看上去很正规,人在这样的氛围里也容易产生进取的意念。有的父母为这个甚至把读大学的儿女也叫了进来,就连一些三进宫的惯犯也受这种环境感染,来到后连粗话也少说。
记者:真的是这样吗?
李:(沉默片刻)是的。不过说白了这是为了麻痹思想。传销人员每天大部分都呆在家里,这样才能让他们积极参加学习,比如规定早上5点起床、6点开晨会,会上让新人上台介绍、演讲,就是让他们锻炼自己。晨会气氛一般很热烈,让人感受团结向上的氛围,这有助于留住新人的“心”,使他们没时间去想其它,而全身心投入、两耳不闻窗外事。
记者:听说进了传销组织就被限制自由了?
李:我在的这个组织里没看到,一般来去自由。但不能看电视、看报纸,这是为了封锁信息,怕传销人员看媒体关于传销的报道。另外也有“外出必须有人陪同”的规定,说是为安全着想,其实是起监视作用,怕的是新人打“失误电话”。
记者:什么是失误电话?
李:有的新人进来后一时间还没完全被洗脑,他有可能会给外界打电话告知他对传销组织的不好的认识,而当他过几天被洗脑后,他之前打的这个电话却在他的亲朋圈里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下一步的“邀友”工作将难以开展。
“走工作”:学会欺骗自己的亲人
记者:是不是经过洗脑的人就算加入传销组织了?
李:是的,通过洗脑的新人就可以学习怎样发展下线了。
记者:什么意思呢?
李:每个才来的人都要“走工作”。“走工作”分为:前期工作、跟进工作和转转工作。前期工作,就是指“老人”怎样给新人洗脑;跟进工作,就是“老人”催促新人申购;“转转”工作,就是“老人”促使新人学习和发展。
记者:一般用什么谎言?
李:比如说叫对方来做生意,假称帮对方找工作,或者就以叫对方过来旅游、过来玩为由,甚至可以编造自己发生了意外事故、遭遇了不幸等。反正打电话时你爱怎么说怎么说,只要他相信就行。
记者:把人骗来后,又开始新一轮洗脑?
李:对,这就是(传销)网络的特点,当你成为它的信徒后,你的欲望会被无限制扩大,从加入进来,就灌输你这种思想,让你认为自己是强者,你也能赚几百万,当你骗的人越多,你的级别越高,这种心理就越膨胀。
记者:你们桂林的网络分多少个级别?
李:新人进来是准业务顾问,然后是明星顾问,再上去是资深经销商,然后是蓝钻经销商、皇冠经销商,最顶头是股东。
记者:你骗过多少人?
李:(惨然一笑)几乎每个月骗一个朋友过来,有十几个了。
记者:那你赚了多少钱了?
李:我刚到贵港时投资了近36800元买了11份,一进来就做了主任级。发展下线还马虎,但这一年支出生活费、电话费和住宿费又花了不少,现在两手空空。
记者:你这样的资深经销商都赚不到钱,那什么人才能赚钱?
李:只有皇冠级的人才能发财,发了财的股东又成为大家的榜样,这就是行业的规律,每一个想做大的人都想做到顶级,所以每个人都拼命去骗人,把这个网越织越大。
记者:这时候你才看出传销的问题吗?
李:也不是,早一点也明白了的,但脱不开身了,钱已经投进去了,谎越说越大,总不能自己戳破自己的谎言吧?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事后明知是个骗局,但都不肯放弃,都为自己的私心所驱动,都想方设法要从人家那里赚回自己的钱。即使骗到了钱也很痛苦,因为这钱都是从无数亲戚朋友那里骗来的,做到这一级的人没几个人能回家去面对亲戚朋友。
撕开伪装:传销过程说白了就是“骗人、洗脑、上当”再“让更多人上当”的过程
记者:你们有几个股东级的人?
李:目前桂林没有一个股东级的人,只有皇冠级的人物。但那也可能是骗人的,所谓股东级可能是杜撰出来的,根本就不存在,这些皇冠级的人其实就是这个网络的顶层,弄个股东级出来也是为了制造神秘感、或者为了应付被查获时推卸一些责任。这个传销售网络依靠“芙蓓森”产品建立,但与“芙蓓森”直销本身没有关系,在兴安、永福、龙胜和临桂四个县城里有市场,应该说有8个皇冠经销商。
记者:这些皇冠经销商和那些家庭住在一起吗?
李:那不可能。做到皇冠级的人会很少露面,是保护自己的需要,也是给下层制造神秘感的需要,他们大多住在桂林市区。
记者:你们这个网络有多大?
李:全桂林四个市场大概有3000至4000人,就市区里没有,不敢在市区里做,容易暴露,一般就选择县城的新区或者开发区租房住,有上百个“家庭”。
记者:这么多家庭在当地活动,不会引起察觉吗?
李:如果没闹出很大的动静,也没人干预。在偏僻的地方,受打击的危险相对小些,有关部门也查,但最多是把人驱散,而且即使有警察盘问,只要统一口径说是新来的,还没买过产品,就不会有事。
记者:传销是不是就没办法治了?
李:应该有,有“家庭”的地方特征很明显:很多人吃住在一起不做正事,经常聚集上课、开会,这不是传销是什么?其实只要基层政府盯住这些,愿意多去找找麻烦,“家庭成员”很快就会解散,传销网也就没了根基。
记者:可是抓不到那些高层传销人员,这些下线的钱不全都泡汤了?岂非更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
李:这也是个问题。但我认为要找到高层也不难,在传销网里,有新人进来,和他签单的人绝对就是那个市场里比较高层的人,找到他们就可以了。
记者:你现在怎么看传销?
李:说白了,整个传销过程就是一个“骗人、洗脑、上当”再“让更多人上当”的过程,因此现在的传销是越做越精,但却比以前难做了。
记者:为什么会感觉难做?
李:政府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媒体宣传越来越多,对那些下线来说感觉好像不明显,但对经理以上的人员就感到压力大了,越做得级别高就越感觉到危机,因为一旦被抓住是要论罪的。
记者:这就是你想告诉我们的原因?
李:有一点,永福那边的市场出了问题,一个业务员把他的上线杀了,有几个皇冠级别和蓝钻级别的人也被抓了,我实在觉得害怕,现在想退出。但离开前想通过你们提醒别人,不要去碰传销,没好结果的。
记者:退出了后你会去做什么?
李:打工,从头来过。说实话,在做传销时锻炼出来的组织纪律性、时间观念、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及上进心,在离开传销组织后用在别的工作上也会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