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谭启首
在哈尔滨市众多的一类保护建筑中,中国式建筑代表屈指可数,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157号旁边的墓塔便是其一。这是哈尔滨市唯一的幕塔,它见证了当年哈尔滨市的民间文化、社会风情和葬俗。
大直街墓塔修建于1923年,砖石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塔身为六角形,共4层。塔身自下而上有明显收分,各层顶部均有砖砌重檐。墙体、檐口、门窗、壁柱、栏杆等部位均为青石,雕刻着精巧丰富的动物故事、龙凤图案等花纹。建筑未采用传统墓塔常见的七檐八角形式,而表现出明显的民间建筑特色,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
据了解,该墓塔1925年竣工,历时三年,全部为青石所建,石头都是从宾县“石砬子”所采,光石头就拉运了两年,是哈尔滨开埠的第一代民族工商业者张庭升为其父母建造的。
张庭升祖籍山东省寿光县,清光绪年间,随父母来到东北,落户于阿城黑牛窝棚,张庭升的父亲张鸿轩靠马车运输为业。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后,张庭升全家迁居哈尔滨。张庭升自幼聪颖好学,念完私塾又学会了俄语,先当郎中,后又当翻译并经商。张鸿轩老人觉得小儿子张庭升弃农经商是不务正业,因此后半生与四儿子生活在拜泉县三道镇农村,死后就葬在拜泉,深信土地是命的张鸿轩至死未能原谅“叛逆”的儿子。
张庭升和俄国人做买卖很快发财,在哈尔滨置地盖楼,现在的东大直街157号院内的三层欧式灰楼,就是其中之一。张庭升先后开办了第一舞台、大舞台、评剧院、大昌隆商场以及金店银号等,成了20世纪初哈埠有名的民族工商业者。
1922年,张庭升母亲张孔氏去世,张庭升决定把老人葬于住宅院内,遂修建该墓塔。当时请了哈尔滨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修建,墓塔外面精美的图案都是南方艺人雕刻,棺椁为柏木,葬于塔中墓穴里。
--稿件来自《新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