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在增加;全省金融机构对“浙江制造”的资金支持强劲增长。今年一季度,浙江金融运行平稳,亮点频闪。这是记者昨天从全省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了解到的。
储蓄高增:消费投资欠活跃
数据:一季度全省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货币信贷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1899.1亿元,同比多增952.2亿元。与全国及主要省市比较,一季度我省人民币存款增量、增速分列第2位和第3位。
解读:储蓄存款是一季度全省存款增长的主要动力。据介绍,1至3月,全省新增本外币储蓄存款1002.8亿元,同比多增316.3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52.8%。储蓄存款持续高增,一方面表明我省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居民消费和社会投资仍有一些抑制因素,活跃程度有待提高。
贷款重点:制造业贷款强势
数据:一季度全省金融业贷款同比多增,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力度加大。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285.5亿元,同比多增391.8亿元。与全国及主要省市比较,一季度我省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国新增贷款的9.9%,增量、增速均列第2位。
解读:在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中,重点突出,亮点频现。全省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增长较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贷款增势强劲。据了解,3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5568.6亿元。与此同时,浙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效应显现,一季度第三产业贷款增势良好。其中,新增批发和零售业贷款104.5亿元,同比多增42.5亿元;新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53.9亿元,同比多增38.3亿元。
此外,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信贷支农力度继续增强,新增农、林、牧、渔贷款53.1亿元,同比多增10.5亿元。同时,1至3月,全省新增人民币基本建设贷款223.6亿元,同比多增23亿元,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供应。
(记者朱聚强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