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28日,市委中心组进行了2006年一季度集中学习。中心组成员在集中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了全国“两会”文献、《中国共产党章程》,重点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论述,听取了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教授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解决“三农”问题》的辅导报告,听取了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彭国甫教授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创新思维》的专题讲座。 大家就学习体会进行了讨论交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梅克保同志进行了学习总结。通过集中学习,市委中心组成员在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长沙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共识。
一、全面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
市委中心组成员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对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深刻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思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现实工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间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调整时期,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我们必须在发展战略和政策上把握得当,把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好,尽快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
中心组成员在学习讨论中深刻认识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
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加快富民增收步伐。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好浏阳河百里花木走廊和长沙百里茶业走廊、百里优质水稻走廊、百里优质水产产业走廊。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构建长沙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构筑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新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支持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农民群众意愿。尊重农民意愿,认真考虑农民的现实需要,不能搞“一刀切”、“一阵风”,更不能盲目搞不切实际的所谓“政绩”工程。“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解决好农村的“路、水、电、医、学”等实际问题,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和特困户救济制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条件,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在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标准,编制好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规划的编制,必须深入农村农户,做好调研工作。要统筹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注重系统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备前瞻性;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做到先进标准与农民承受能力相统一,具有可行性。“十一五”期间长沙市要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明村镇。
三、扎实推进长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心组成员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后,一致认同,长沙要牢牢把握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率先全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服务者,要提高认识、统一行动、勇担责任、勤奋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受益者,对新农村建设有着强烈的参与热情,对富裕、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着强烈向往。我们必须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力量源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本特征是生产条件先进,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的基础设施、高效的组织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对地处中部的长沙农业,必须坚持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加快科技进步,加强设施建设,调整生产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推进公共管理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积极引导和规范承包权有偿转让,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快乡镇机构改革,以提高乡、村两级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水平;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积极稳定地推进农村、户籍、劳动就业、公共财政等制度改革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明之风。加大农村公共教育投入,以确保农村后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民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对农民的技能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本领;加强对农民的法纪教育培训,以提高农民遵纪守法意识。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加强村镇文体设施和文化教育阵地建设,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加大普及文明生活、科学婚育、卫生保障等知识的力度,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八荣八耻”道德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梅克保同志在学习总结中,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扎实工作,推动长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