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遇到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多,比如2002年,国际DVD技术开发商结盟要求中国DVD生产厂商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许可费;2003年,南孚等7家电池企业被美国贸易委员会裁定侵权,产品禁入该国市场;日本在多次起诉中国摩托车企业侵犯外观设计权不成之后,在东南亚各国积极推行日本标准,封堵中国出口市场……”
在昨日举行的四川知识产权海外保护论坛上,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曹津燕女士列举了一系列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并得出几个结论:中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规模越来越大,被索要的专利费和赔偿额越来越多;发生纠纷的范围越来越广;外国企业往往结成产业同盟对中国整个行业或主导企业提起诉讼,而且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频繁。
据了解,知识产权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事项,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开展有关工作的。然而,面对上述严峻的局面,走向国际化的四川企业面临着比沿海地区企业更多的尴尬--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发育不足。省内最大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之一、成都市天策知识产权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荔如此认识其中的缺陷:川内中介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弱,近100家注册机构里从业人员以2~3人组成的居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出现人才断层的危机,而且跨专业代理现象严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与会代表称:“无论何时,当我们雄心勃勃地准备自己的国际化之路时,涉外知识产权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本报记者李微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