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一向被认为是业内人士的“圣经”。参与撰写的都是心理学界和精神病学界权威中的权威。虽然这些专家在学术方面的水平毋庸置疑,但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却发现,多数参与编撰手册的专家与一些药品制造商有着千丝万缕的“暧昧”关系。
这篇发表在最新一期《心理疾病与精神疗法》杂志上的调查说,在170名参与编撰1994年版《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专家中,有56%的人在1989-2004年间与至少一家制药商有财务往来。并且这种财务关系花样繁多,包括演讲咨询费、拥有公司股份、馈赠礼品、资助旅游和研究。
调查说,“这种令人生疑的关系在诊断领域的专家身上更为明显,因为他们可以直接开出药来。”调查人员为此呼吁,在编撰新版本的手册时,应充分披露和了解专家班底与制药厂商的关系。“在目前编撰组成员与制药厂商的财务关系如此复杂的情况下,保持透明度尤为重要。因为制药厂方面很可能会对手册的编撰产生不恰当影响。”
负责出版《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的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则对调查结果很不以为然。该协会研究部负责人达雷尔·雷吉博士批评调查仅仅是“让人为与制药业有联系而产生愧疚”。他对路透社记者说,他并不认为与制药商有关联就会影响手册的编撰工作。“如果专家们不跟制药界有联系,他们如何能走在精神病治疗的前沿?”
而负责此次调查的研究人员则坚持,调查是基于各种数据以及医学杂志上对于财务关系的披露。但他们不能确定专家们在编撰手册时是否与那些制药商有联系。
参与调查的莉萨·科斯格罗夫说:“《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具有权威性,参与它的编撰工作对专家们来说好处多多,起码能让他们在谈合同的时候占尽优势。”
美国制药研究和生产协会的发言人肯·约翰逊告诉记者,制药界对这一调查结果尚未作出任何表态。“但是参与任何医疗专家顾问组的专家们必须人品正直,并能依据独立的判断和调研来作出决定。这一点很重要。”
(林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