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兴文
“三年好两年坏,养猪业大起大落,这样的循环往复,绝不是正常的市场规律。而实现规模饲养是阻止黑龙江省养猪业恶性循环的良方。”这是省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车向路,对当前生猪危机做出的判断。
车向路说,黑龙江省年猪肉产量为177.1万吨,其中80%多的产量由农民一家一户所完成。农民养猪,只能看市场行情,行情好一哄而上,行情差一哄而下,他们分散时都为小户规模,但总体却是绝对规模,在市场、效益、心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这个规模易于形成剧烈波动,这就是全省养猪业每三五年一次危机的成因。
据统计,目前全省猪舍空栏率平均值已超过2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0%,与2000年至2001年的情况十分相似。如果把空栏率与前面的“80%”联系起来,黑龙江省养猪业的前景就十分可怕。
车向路指出,散户小规模养猪,造成的第一个危害是信息不对称甚至扭曲。农民对市场行情判断不准,往往呈现“越贱越卖、越贵越买”的特点,个别经纪人及企业往往人为操控行情,剥夺农民利益。现在,有不少农民抱着“认赔这一把”的想法,将毛猪按每斤一元多的价格就出售了,反而加剧了生猪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车向路认为,散户小规模养猪,造成的第二个危害是疫病防治不力。农户散养,猪人不分、人猪混住,往往易于疫病流行,也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一头猪得病在能治好的前提下,治疗7天恢复7天,半个月一两肉不长,还得搭上药钱、料钱和工钱。损失惨重不说,一旦疫病大面积流行,就会给区域养猪业造成灭顶之灾,去年四川等地发生的猪链球菌疫情就是证明。
车向路说,散户小规模养猪的第三个危害是生猪饲养水平千差万别,猪肉质量难以提高,给开拓新市场、提高附加值带来极大困难。车向路介绍,过去黑龙江省有6家企业拥有猪肉出口经营权,但在近年相继放弃,其原因之一就是出口的猪肉,只能做原料肉而不能做摆上超市的鲜肉,大大降低了经营效果。而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大路货”猪肉只能以降价方式,被动地接受市场调控。
车向路指出,黑龙江省养猪业减少危机的出路在于实现规模养殖。他认为,规模大户具有市场知情权,他们可以和经纪人及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对等谈判,甚至抛开他们独立进入市场,他们可以根据市场主动调节产量,从而保持市场的良性需求。规模大户可以实现标准化养殖,减轻防疫压力减少药物残留,从而提高猪肉质量,为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