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通讯员陈子贵
杨代好的书法作品选在《书法报》今年第12期刊登后,好几家传媒要采访他,做专题报道。杨代好却很冷静地谢绝了记者采访。有媒体不解其中缘由,托笔者劝劝他。作为多年好友,笔者了解杨代好,他不到功成,是不会出“茅庐”的。
杨代好1951年出生于潜江一个农民家庭,毕业于北京商学院。他自幼勤奋而顽皮,先后读过几日《伤寒论》,学过木雕。
1968年杨代好入伍,在野战部队基层干了10年。他利用空隙抄写过一部《三国演义》。1978年调入军委机关总部,一干就是20年之久。他一边工作一边练书法,每天晚饭后,出门散步半小时,洗澡睡觉。2时30分即起床练字,练5个小时后上班。他的书法作品常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拿去作为赠给外宾的礼物。
1995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代好遇见书法大师李铎先生,提出拜师学艺的请求。李铎先生考察后,接纳其为入室弟子,从此师徒如父子。杨代好再从“双钩”学起,至今10年圆满,积作业成房,积《学书记事》成厢、成册。
1998年,杨代好申请由部队调至地方工作。得到批准,他集中大部分时间,临池耕耘。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杨代好顿生灵感,离职离城,寻找到广水市大贵山,支绳床,起柴灶,搭书案,临怀素帖,书北京奥运。
杨代好作《大贵山居》:天窗对北斗,门檐倚古松。南渠堆败叶,北潭积盛蓊。朝鸟隔墙语,暮来穿山钟。泉流裸径底,云行峡谷中。放锄摘蔬果,提笔得书魂。
在创作已有一些成果时,偶然得到一个新发现。随后,根据这个新发现探本溯源,经过上千次反复实践,基本掌握了墨的成分、纸的特性、书写技法、环境温度与湿度之间的关系。
至此,杨代好将此前的作品统统付之一炬,重新用这种全新的风格创作了一部《北京奥运·巨幅系列作品》。几年来,作者足未出山,影未离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创作出这部与奥运会主题、气势、规模相适应的作品。
去年岁尾,杨代好捧着作品回京向李铎先生汇报时,先生检查了代好的一组代表作后,认为代好创意奇特,观念超前,对代好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坚定不移的创新观念,以及获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题“心愿符初”以赠。不难理解,这四个字是对杨代好学书的最好评判与总结。
为了避师徒亲密之嫌,杨代好投石问路,请当今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评点时,先生起初以“对创新派搞的东西看不懂”为由,一再推辞不见。当大师观赏其代表作,听取作者创作经过的介绍后,金口玉言:“代好在弘扬传统的前提条件下的创新之路是正确的,可喜可贺!”并当场吟诗:“好书不易遇,入目神顿清,笔笔弘古法,字字扬清音……”
先生闭目片刻,再耀眼肯定地说,就叫“‘代好禅书’是也!”并现场题书。先生的题名,是对杨代好作品本质内涵的高度概括:清净无污,入骨三分,筋脉显露,没有任何装饰,似拓非拓,似书非书,似画非画,立体感强,韵味浓厚,仿佛天然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