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梦记者杨炯杨涛实习生唐文才昨晚11时摄影报道
昨晚8时25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广州飞往成都的航班徐徐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一位面容憔悴的母亲推着轮椅走出候机大厅,轮椅上坐着一名面色苍白、无比虚弱的少女。 4名医护人员快步上前,将轮椅上的女子搀上一旁的救护车,然后一路驶往成都军区总医院。
感动:女儿患病耗尽积蓄
据了解,患病的女子名叫张珍霞,今年只有19岁。她的妈妈叫明可芬,爸爸叫张洪海。据随同女儿回川治病的明可芬介绍,他们的家住在南充高平镇,7年前,丈夫张洪海只身去了广州打工。三年前,张珍霞初中毕业,母亲便带着她一起到广州打工。但不幸的是,去年5月,女儿被查出患了白血病。为了治病,他们全家辛苦积攒六七年的10多万元很快耗尽,连在南充老家的房子也变卖了。
悲情:少女病重桥洞等死
由于欠医院1万多元医疗费,今年2月初,重病中的张珍霞被迫出院。看着孩子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心如刀割的张洪海夫妻时常暗地哭泣。夫妻俩都有一个执着的信念,那就是“救女儿,决不放弃一丝一毫的机会!”
万般无奈之下,一家三口无奈在广州市郊外广园东路一座铁路桥的桥洞里觅到了一个“安身之所”。3月的广州闷热潮湿,桥洞内蚊虫肆虐,一床又脏又破的被子铺在桥洞下的街沿边,四周围了一些塑料布,搭成了一张临时的床,张珍霞就睡在上面。
转机:家乡伸出援助之手
今年4月初,张洪海回南充老家变卖了最后的一点家当后,在成都走进了一家电视台。他们的遭遇引起了家乡媒体人的同情,为了解真实情况,并给在外打工的川籍老乡力所能及的帮助,电视台的记者随同这位伟大的父亲踏上了去广州的列车。
在广州,一家三口的真实处境让记者震惊不已。他用镜头记录下张洪海烈日下载着10多桶水挥汗如雨的场面,记录下张珍霞卧在桥洞病榻上孤立无援的窘境……这些画面在屏幕上播出后,引起了家乡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些好心人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为张珍霞募捐,成都军区总医院院领导当即表态,他们愿意为这名少女提供最大的帮助。一家航空公司在得知张珍霞可能回川治疗后,也决定为其母女提供免费机票。而当这一切出现后,张洪海、明可芬和张珍霞这被困境折磨已久的一家三口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回家乡治疗。
昨晚9时30分,救护车抵达成都军区总医院,明可芬感动地说:“见到家乡人,我看到了希望。”
救治:初步确定三方案
成都军区总医院血液科尚振川主任介绍说,目前已初步确定了3种治疗方案:一种是采取常规放疗治疗,但只有10%的人能够治愈;第二种是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可以采取自体骨髓或是异体骨髓进行移植,大概能有50—70%的人能够治愈;第三种则是医院的特色疗法“半相合骨髓移植”,这种疗法目前国内仅有3家医院在开展,而这也是最有可能为张珍霞实施的一种方案。不过尚主任称,最终确定哪种方案,还需对病人的病情做最后确诊才能决定。(短信代码:40860402)
对话
“回家感觉好温暖”
记者:你回到家乡感觉怎么样?
张:回家感觉好温暖,听着家乡话,心里一直很激动,家乡的人对我这么好,我一定会好好地活下去。
记者:你想爸爸吗?
张:(眼睛里噙满了泪水)爸爸好累,为了给我治病都瘦了很多。
记者:等你病愈出院后有什么打算?
张:我知道治愈还需要一段时间,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我一定会坚强地面对病魔,直到战胜它。如果病治好的话,那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以报答二老对我的养育之恩。同时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感谢好心人在我人生最艰辛的时候不遗余力地帮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