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并不时髦的寸头,头发根根竖起、灯光把脸色衬得发白,闪烁在金边眼镜后的双眼让人难以琢磨。他在办公室依然是黑色西装米色领带,不断地在办公桌上两台电话和一只手机中周旋。
何志祥,这个看上去和普通职业经理人并无二致的中年男人,事实上是杭州动漫界的元老。 而杭州动漫的故事也是从他身上开始的。
杭州动漫元老何志祥
1988年。梦开始的年代。
“看过《大闹天宫》吗?这是我从小喜欢看的动画片,尤其是里面的孙悟空真是把我吸引住了。”
杭州动漫界开山元老———安利星电脑动画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何志祥,把自己的入行原因说得轻描淡写。当绝大多数动漫人还都在拽着妈妈的裙脚央求着买一个“变形金刚”时,他已经通过杭州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的考试,作为一名动画制作人参与到“擎天柱”、“声波”们的创作中来了。
1988年,浙江第一家动漫企业:中日合资的杭州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员工,这成为何志祥事业的转折,他迅速放弃了国有单位的稳定工作,报名应聘。“想都没细想,就抛下金饭碗跑来捧泥饭碗,进入动漫界闯荡完全是因为自己被它的魔力所吸引了。”虽然自己的水平也不专业,但在那个年代,关注动画片的人又有多少呢?通过素描、色彩、美术基础考试,他从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接受动漫制作培训的机会。何志祥并不想过多回忆那段往事,只透露在日本导师的指导下,他从最简单的画线条学起,一年后顺利踏入了动漫界。
90年代的整个中国动漫产业都是在为日美动画做“泥水匠”。一部作品,由日本、美国的作者描绘出最初的“原创设定稿”,画好了动画里每个角色、建筑、场景的三视图,中国的“加工者”就根据这些设定和故事情节替人物加上跑跳、打斗的动作,喜怒哀乐的表情,最后还要手工涂上颜色。如同一条工业流水线,设计师拿着高薪,但从早忙到晚却是一线操作工人。“国外大师给了角色灵魂,我们让它动起来,”虽然累一些,但何志祥还是有了收获,“终于第一次接触到迪斯尼、宫崎骏这样的大制作,开了眼界。”
从普通的动漫制作员工到原画创作师,再到动画部主管、生产厂长直至总经理。当10年之后牵头组建安利星时,何志祥已经完成了从入门到独当一面的转变,“因为发展思路不同,1998年,我们组建成立了安利星。”
和所有中国动漫企业一样,安利星也是从最初的十几、二十几个人纯加工制作开始的。随后逐渐发展到了画面制作,从《乐园双宝》开始,他们终于步上了原创之路。“最近几年我们开始尝试加工、原创两条腿一起走路。虽然现在加工还是主业,但能够看到我们原创的努力。”其实,何志祥说,“完全就是因为喜爱,才会投入得那么深。”
“不热爱这行,不能做动漫”
以何志祥为代表的第一代动漫人筚路蓝缕十多年之后,看着日美动画片长大的“孩子”也一脚踏入了动漫圈。
在数字娱乐园七楼现代感十足的办公室里,一个染了棕色头发的大男生摆弄着满屋子的模型枪械,把枪机拉得哗哗响,他就是华人卡通的总经理曹永欣。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做了进出口,他似乎和动漫没有一点瓜葛。“当时,公司准备进入动漫这一行,我喜欢漫画,又是最年轻的部长,舍我其谁?”于是他带着一帮子骨干,于2003年下半年创建了新动漫公司———华人卡通。
扇形布置的办公室被分成一个个小间,十几个半大不小的男生女生们“散布”于其中,和一般写字楼的格子间相比,他们的办公空间算得上十分宽敞。
曹永欣则如此形容自己的部下:“他们80%以上都是凭一腔热血来的,其余20%也在工作之后产生了兴趣。”
不仅仅是华人卡通一家如此,动漫人大都是由各行各业辗转而来的,对动漫的爱好是他们唯一的相同点。
譬如,从事动漫衍生产品生产的世娱实业,就是这样一个多元化代表。它的员工来自各个领域:法律、金融、IT、纺织……几个负责人中年龄最大的也只有30岁。
被员工们称之为“谢姐”的销售总监谢庚珍2003年进入世娱。在学校里,她学的是金融专业,做过网络游戏点卡、光盘的渠道推广。她戏称,自己投身这一行,源于认识了一些做传奇游戏点卡的朋友,不过自己不玩游戏只喜欢做营销网络和渠道,所以就成了公司的销售总监。
从谢庚珍的办公室走到其他部门,都会看到他们利用每一寸空间摆放着的生产样品,其中有简单的毛绒玩具,也有精工细作的“魔兽世界”模型、有经典的星球大战黑武士,也有时髦的电影海报打火机。配上刷成橘红的墙壁、火焰般的壁灯、空旷到能演一出武打戏的工作间,使人觉得与其说这是一家公司总部,还不如称为艺术家的工作室更为贴切。
在这样“OPEN”的工作环境里,一群“80后”们专心致志地用photoshop、coveldraw等设计软件,在一些叫不上名称的动漫形象上用鼠标画着圈,这边加一点阴影,那边做一点“羽化”。和大家心目中张狂的艺术家不同,这些年轻人都显得很低调,守在办公室一隅,默不做声地面对闪烁的电脑屏,只能听见键盘上“啪啪”的拍打声。“我负责在这些形象上加上自己公司的设计元素”,设计部的周舜林两年前离开学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因为喜欢动漫,就投奔于此。销售部门的金永富今年才26岁,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因为在学校总玩游戏,迷恋那些形象,就干脆加入了世娱做这个行当。”
公司负责人之一的郭昱也是因为疯狂地喜欢上了动漫,才在2002年从营销行业跳槽到了世娱,“里面几十个年轻人大多毕业于美术、设计、计算机专业,来我们这里纯粹是因为他们对动漫行业的热爱。”
不仅仅是热爱
免费提供的电视版权,《变形金刚》最终换来了每年2亿美元的玩具收入。对于投身动漫的人来说,显然,仅仅是“热爱”不足以描述他们最初的动机。
华人卡通的上游企业:华人集团,是一家生产诸如光盘、闪存等内容存储载体的加工型企业。公司迈向动漫业的主力推动者正是总裁王渊龙。在他看来,这样的企业走到最后总是一个死胡同,只有文化这样的“软件”,才是一个挖不尽的聚宝盆。
在日本留学时,他亲眼见到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翁,下到牙牙学语的孩子都随着动漫人物同喜同悲,从而深受启发,决定闯一闯国内的动漫市场,“中国动漫受众的数量接近日本一半人口,当时就觉得这是多大的商机啊。”于是从三四年前开始,华人集团就在他的带领下着手准备分上、中、下三游来同步发展:其中上游就是创意、原创的动漫产品;中游还是内容载体科技的老行当;下游则是营销渠道的把握。
和谢庚珍的团队一样,世娱公司本身也是半路出家。1999年香港世娱成立时做的是单纯的玩具生产和贸易。转折发生在2002年网游火爆之际,“那时大家都对游戏很着迷,甚至曾占用工作时间玩。而总公司正好有这块玩具生产的业务,几个人凑在一起就想,能不能把游戏做成实物呢?于是就自然而然开发了动漫衍生产品。”
世娱的几个股东集中资源把盛大网游“热血传奇”的周边版权拿了下来,将宝押在了动漫业。为了能做好游戏人物的开发和设计,这才在杭州成立专门做动漫周边产品的分公司。
“当时玩家以拥有一把‘屠龙刀’为荣,我们就正好满足了他们。”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其他厂家也找上门来,跌跌撞撞走过4年,终于成为杭州,乃至浙江代加工和OEM的最大动漫周边产品生产商。
截至今天,杭州已有动漫游戏企业60家,其中,拥有较大规模的影视动画制作企业也达到了23家,周边产品开发类企业15家,注册资金人民币3个多亿。
数字娱乐园就是整个产业的一个缩影:安利星的原创动漫形象通过华人卡通的包装推广,进入动漫受众的视野,世娱实业随后生产出衍生产品将出彩的创意变成真实的财富。三家企业,就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安利星的原创动画《反斗猫俏皮狗》能够和观众们见面,就要部分归功于华人卡通的包装和市场推动。
在产业园,何志祥、曹永欣、谢庚珍时常能够在电梯里打个照面,说不准何时他们还能在电梯里碰撞出动漫业的火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