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对病人细心、耐心,对病人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图为南溪山医院的护士正在悉心照顾病人。
医院陪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4月20日上午,记者前往某医院办事时得知这样一个情况:一对住在三里店的老年夫妇,丈夫因为曾经患脑中风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妻子李玉琴(化名)瘫到在医院的病床上不能动弹已经一个多月。由于儿子常年在外做销售工作不能归家,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花钱请了一名陪护人员,每月900元,希望她能照顾好李玉琴的生活。
但是现实与李玉琴儿子的愿望大相径庭。据与李玉琴同房的病友讲述,这位护工在老人的家人和护士的面前的确是规规矩矩的,但是只要他们不在的时候,便开始百般虐待和侮辱老人。由于老人已经瘫痪,每天必须要翻几次身体,以免背部长疮,而且必须要用特定的医疗方式翻动,这位陪护人员在没有家人和护士在场的时候,从来不按照特定的方式帮李玉琴翻背,且非常用力,经常让李玉琴痛得呻吟不已。而他从来都对老人的痛苦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由于老人已瘫痪在床无力吞咽,吃饭时花费的时间相对多一些。这时这位陪护人员就会厉身咒骂老人:“老不死的,你还不去死,活着干什么?该去死了!”同时,她往往只喂了一口饭便将饭碗放下,自己到一旁自顾吃喝,不管老人能否吃饱。可怜的老人只能忍受侮辱与饥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在帮老人用输尿管排尿的时候,这位陪护人员经常喋喋不休,甚至不等老人排完尿便离开。老人在向病友哭诉的时候数次提到:“我不想活了,简直比坐牢还要痛苦啊!”
李玉琴的家人表示,他们也依稀知道老人在医院的遭遇,但由于像李玉琴这样的瘫痪病人很少有陪护人员愿意照顾,他们只好从待遇和劝导上入手,希望这位陪护人员能对李玉琴好些。
记者就此事向这家医院的医生询问,得到的回答是“不排除有这样的陪护人员,选择陪护人员就像赌运气,请到好的就好,把病人当家人看待的陪护人员也有。但是运气不好的就会遇到像照顾李玉琴老人这样的人。”这位医生还表示,这些陪护人员不是医院里的人,医院对他们没有管理的权力。因此对李玉琴老人的遭遇他们爱莫能助。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陪护人员马虎或虐待病人的现象的确存在。
陪护人员产生的社会背景
那么,这些不受医院管理的陪护人员是如何产生的呢?记者伪装要为家人寻找一位陪护人员为由,与一位正在上班的陪护人员搭讪。
记者:“我爷爷正在住院,想找一个人照看,需要多少钱?”
陪护人员:“那得看他的病症怎么样了?生活可以自理的每月600元也就够了,严重瘫痪的2000元都不一定有人愿意干。我们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需要提供的服务来定价,一天30―80元吧。”
记者:“你们中途走了怎么办?”
陪护人员:“我们可以给你们看身份证,我是灵田的,常年都在这里做,不只你一个客人,不会跑的。我们还指望赚钱回家起房子、供小孩读书呢!”
记者:“干这个可以起房子了吗?”
陪护人员:“那肯定,我同时照看4个病人啊!”他一顿又解释说:“这些工作我们都干熟了,同时照看7个人都没有问题。你就放心吧。”
记者说要考虑一下,便离开了这位陪护人员。
另外,记者从南溪山医院一位曾从事护士长工作的医生那里得知:陪护人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兴起的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是由当前医院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催生的,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病人与护士的比例为1:0.4。然而现实是有的医院科室10个护士和一两个护工要为50-60名病人护理。因此护士工作非常忙,只能重点护理重病号,对病情较轻的人只能是指导性护理。因此一些家属便从社会上请人来照顾病人。他们的主要任务一是协助患者家属监护病人输液、打针、吃药;二是护理病人吃、喝、拉、睡;三是帮助病人康复,如帮助他们翻身、按摩、起身、行走等。病人家属的需求促成了陪护人员市场的旺盛。
随着时间的发展,从事陪护人员
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有的陪护人员甚至主动到医院的病房向患者家属“推荐”自己,允诺给患者提供优良的服务以换取报酬。一些早“入行”者从中尝到了甜头,干脆脱身而变成了“包工头”,从自己的家乡组织老乡、亲戚,以向自己支付一定的报酬为代价,安排这些人“上岗”。陪护人员帮派的形成,让这个本来就没有人管理的的市场更加混乱了。
安全与卫生,陪护人员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这位医生告诉记者,由于陪护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城里人都不愿做。因此陪护人员都来自贫穷的地区。因这些陪护人员本身文化素质较差,又没经过医院专业的培训,在病人护理方面并不专业,再加上无序竞争、一人护理多位病人,服务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经常发生。如为胃切除病人翻身叩背时,如果发生胃管脱落,胃管将很难重新插上,有可能危及生命。又比如帮病人翻身,对于骨折、脑瘫等病人,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天冷时要将便盆用热水烫过才能给病人使用等。
其二,这些陪护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身体检查,有无传染病根本无法确定,这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是一个巨大的危险。
其三,有些低素质的护理人员还经常偷窃病人住院的物品,给医院管理造成巨大隐患。
这位医生认为,虽然陪护人员为医院的护理工作做出了必要的补充,但是这些陪护人员的确存在一些安全和健康的隐患,应该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但遗憾的是,桂林在这方面还是个很大的空缺。
他山之石:各地对于“陪护人员”的管理规定
2005年11月28日,昆明市举办了首次“进城务工人员《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以引导该市的陪护人员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今后,昆明市的医院陪护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取得由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后才能上岗。
近年来,汕头市有的医院已经行动起来,自行规范陪护市场。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等几家医院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聘用了陪护员,医院对陪护员进行素质业务培训并定期考核,要求陪护员身着统一制服,尽心尽职为病人服务,做到不私收费,不收红包,不私卖药品。医院对每名陪护工都作了严格规定,工作前都必须按要求体检、培训合格后才开始上岗,上岗后每月还要加强培训一次。医院时刻对陪护工实行监督,如果病人对陪护工不满意有投诉,医院有权不让他们在医院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