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九十年代初,香港出版挂历,第一张为吴昌硕所绘,第二是齐白石,第三便是我省书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王道中的牡丹。这不免使人有些不解:王道中何有如此名气?
走近王道中,才知道他有此赞誉,是受之无愧的。 最近,北京晚报介绍王道中时评价:“当代工笔花鸟画,王道中无出其右。”
王道中1931年生于北京,受父亲、著名鉴藏家王绍先的影响,自幼酷爱绘画。父亲往来于书画界,道中先生常随左右,遂立志长大要当一名画家。他于解放初考入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院,受教于徐悲鸿、田世光。在学院学习期间,对北宋院体花鸟画如醉如痴,于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六十年代,选拔优秀的书画家支援边疆,他只身来到黑龙江省,并成家立业。先后供职于哈师大,牡丹江工艺美术研究所、省书画院,退休后荣归故里,定居于北京。
他深刻地领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结晶之一。通过绘画的艺术语言,生动地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将书法、绘画、诗集于一体,来表达中国文化艺术之美,在长期的从艺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得到海内外的广泛赞誉。
他在学生时代,就经常到北京各大公园观察牡丹在早晨、午间、晚上、风里、雨里各种不同的形态,铭刻于心,潜心学习。他既观察牡丹的花瓣、花蕊,也观察花叶和枝干,以及叶的正反不同。为了画好鸟虫类,他细致地观察鸽子、蝴蝶、绶带鸟、燕子、八哥、蜻蜓的不同风姿,将花与鸟融汇于脑海中。他能手持画笔,默画出四百多种牡丹花,由此可见精湛画艺之一斑。北京饭店、天安门城楼,中国美术馆都有他的精构佳作。
他把自己多年的理论与实践认真总结出来,写作出版,毫无保留地提携后学。六十年代初即有《我怎样画工笔牡丹》一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再版多次,形成影响。此后,又在台湾出版了《牡丹工笔纵艺谈》一书,在海内外均产生了影响。
王道中的画作清秀俊雅,及古人又有创新而自成一家。勾线、着色和整体的布局美感,令人叹为观止。题款仿宋徽宗瘦金体字,也惟妙惟肖,相映成趣,无人可及。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王道中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讲学和举办画展,获得成功。他画的龙江七月满天金四尺整张画作,烈日下的向日葵金光闪烁,强劲有力,一只红蜻蜓落在花盘上,楚楚动人,被收入日本《美术家名鉴》。他绘制的《双都之春》被日本大阪伊丹博物馆收藏,誉为中国牡丹之最。
我们向大家介绍王道中的时候,他已患脑血栓后遗症多年,从此告别了他所痴迷的奉献了一生的工笔花鸟画,真是天夺壮士心!他以顽强的毅力,用左手拿起画笔,工笔画画不成了,他就改画大写意画,在艺术的天地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奔流不息,会淹没很多人。王道中先生孤独地攀登艺术的高峰,不仅是因为他爱艺术,也不仅是单纯地通过艺术给人们以愉悦,他通过一支画笔,描绘古今,用浓淡雅秀的画作,也洗涤了人们的心灵。(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