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走了,带着生命最后的绚烂芳华。在盛大的祭奠之后,丛飞精神和丛飞现象会被广泛讨论,然而,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丛飞的身后事更值得关注。他那即将上小学的大女儿该怎么办,他的父母又应如何安置,确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丛飞在世时,用无私的爱资助了178个贫困孩子,如今他走了,对他的孩子,网友们没有忘记,他们呼吁给睿睿一点关爱。那么,我们应该给予她怎样的帮助呢?
网友呼吁给睿睿一点爱
丛飞父亲坦言大孙女需要关爱,本报开通热线欢迎市民致电建言献策怎么帮睿睿
本报讯
37年的人生旅程,丛飞自甘清贫,没有留下太多物质财富,身后留下两个女儿--一个是快7岁的睿睿,一个是6个月大的邢小丛飞,还背着一份23万余元的房贷欠款单。昨日,不少市民、网友呼吁“给睿睿一点爱”,丛飞父亲张万军也坦言孙女睿睿需要关爱。本报特开通热线:(0755)83326515、83322299欢迎市民致电建言献策,商讨“怎么帮睿睿”、“能给睿睿提供什么帮助”。
生前无私帮别人
不少网友说,丛飞曾是百万富翁,却因资助178个失学儿童,落得一贫如洗;丛飞曾是出场费上万元的歌手,10年里却参加义演400多场次;身患癌症的他,为兑现资助孩子的承诺,常常连看病的钱也要省。
如今,他的大女儿睿睿长大了,今年9月即将就读小学。睿睿想不到的是,爸爸走了,需要爷爷奶奶抚养;睿睿更想不到的是,爷爷奶奶还在为23万余元的房贷焦心,还在为睿睿上学的生活费烦恼。
丛飞父亲张万军表示,虽然有很多学校答应免除睿睿的学费,但是,老两口在深圳照顾睿睿也要花钱,所以,没有办法的话还是只能回东北老家了。
身后女儿遇困境
不少市民、网友表示,睿睿懂事了,爸爸这一走,幼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悲痛的打击?睿睿长大了,爸爸这一走,没爹没妈的日子该如何面对?睿睿要上学了,爸爸这一走,虽然学杂费都不用交了,但长大所需的生活费又在哪呢?
市民、网友表示,睿睿需要抚平因父亲去世带来的心灵创伤,睿睿需要忍受没有父爱、母爱的孤独,睿睿需要物质财富迎接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睿睿需要长大成材。睿睿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的关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一起来帮助这个可爱的孩子,一起来帮助这个因帮助别人累倒的汉子的亲骨肉。面对市民、网友的建议,丛飞父亲张万军也坦言孙女睿睿需要关爱。
你能给睿睿提供怎样的帮助?是精神上的关爱,还是物质上的帮扶?我们该怎样帮助这个没爹没妈的孩子,怎样帮助这个慢慢长大渐渐懂事的孩子?为此,本报开通热线:(0755)83326515、83322299,欢迎市民踊跃致电建言献策,大家一起商讨“怎么帮睿睿”、“能给睿睿提供什么帮助”。
同事朋友“再认识丛飞”
市文明办号召大家学习丛飞精神,并将展开大讨论
本报讯
“以前大家学丛飞更多的是学习他这个人,从现在开始主要学习他的精神。”昨天下午,市文明办组织演艺界、义工联等丛飞生前同事朋友座谈,市文明办主任段亚兵称作“再认识丛飞”。段亚兵称丛飞有种超凡入圣的感觉,像丛飞这样的人不可能出现很多。
昨天参加座谈会的均是和丛飞有过紧密接触的好友和同事,即便是他们,也有好几位在刚开始时并不理解丛飞的行为,甚至认为“丛飞疯了”。
和丛飞从小一起学声乐唱歌的同学赵刚说,在得到丛飞资助贫困孩子的消息后,他回东北见到一些同学时总是说,“丛飞疯了,不正常了”。
这样的亲密同学都不理解,何况别人,在座谈中,好几人都谈到,一开始确实不理解,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误解,现在丛飞走了,这些怀疑都应该结束了。
市文明办主任段亚兵也说,开始社会上对丛飞不理解的人确实非常多,有的怀疑他的病情,有的怀疑他的动机,丛飞的行为超越了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段亚兵说,丛飞如果不是病了,绝对不让宣传,他是偶然被社会发现的,所以有时候也很难理解他的做法和为人,确实不同常人,有种超凡入圣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段亚兵说,虽然深圳出现丛飞不是个别现象,是必然的,有很多义工也像丛飞一样做出了大量爱心之举,但是像丛飞这样的人深圳不会出现很多。
段亚兵表示,丛飞体现的是社会主义主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前人们主要学的是他这个人,现在开始要学习丛飞精神,深圳将开展丛飞精神大讨论。
此外,在座谈中,不少人提出纪念丛飞的方式,比如组织百名艺术家进行义演,设立丛飞纪念公园和命名丛飞大道等,段亚兵表示,市文明办也向市领导提出了一些纪念丛飞的方案。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
亲笔致辞,几次哽咽
“我们怎么也接受不了那个表情生动、永远散发着灿烂微笑的人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城市中的一员,就像我们最爱的亲人那样!”
在昨日丛飞遗体告别仪式上,当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动情地引用上述网友留帖时,不但他自己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全场一片啜泣声伴随丛飞自写自唱的《愿你幸福》,显得格外清晰。
据市委宣传部有关人士介绍,这份4页的主持辞是王京生亲笔写下的。
短短数语,被评价为客观准确地概括出丛飞短暂而多彩的一生。丛飞无私帮助他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回应,正如主持辞所说,各界在丛飞患病后给予他多方支持。
“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说‘我们怎么也接受不了那个表情生动、永远散发着灿烂微笑的人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城市中的一员,就像我们最爱的亲人那样’。”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大家参加遗体告别会时的心境,王京生不吝引用了这句网友发帖。
念到这里,王京生声音明显哽咽、泪流满面,全场回响着丛飞自写自唱的《愿你幸福》的歌声。
丛飞走了,带着生命最后的绚烂芳华,有憾还是无憾,只有他在天之灵去自我注脚。
以前没有听过丛飞的歌,知道他是因为他倾自己的300万所有,资助170多个孩子,更因为他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这显然又是一个具有传播价值的悲剧英雄典型。
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后,感动了深圳人,更感动中国。丛飞因何令我们感动?在于他做了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正如一句评价雷锋的名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我们之中多数人可能会去帮一个或几个孩子,但我们多数无法做到举自己所有财力,甚至以命相搏,为那些与自己素昧平生的人。这,就是丛飞与普通人的区别,也是他感动我们之所在。
不难想象,在盛大的祭奠之后,关于丛飞精神和丛飞现象会被广泛讨论,但我更乐于从普通人的角度,关注一下丛飞的身后事,而不想加入讨论一个被渲染的英雄,一个被树立的典型。
丛飞只是一个普通人,资助缘于怜悯的内心天性,再则做歌手收入尚可,稍备助人实力,但将170多个孩子的命运维系在一个个体身上,太过沉重也过于脆弱。
沉重自不必说,丛飞不过卖艺求生,并非能一掷千金的富商巨贾,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依靠演出所得的绵薄收入来支撑,即使没有过世,也终有一天会被压垮。这种沉重不是一个个体所能承受的,从丛飞家中的俭朴,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可见一斑。
脆弱更不必言,丛飞过世后,这个问题如此直接地摆到人们面前,甚至在丛飞病重入院无法靠演出挣钱时,有被指为“白眼狼”者就已经向丛飞下“最后通牒”。
个体捐助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性和随机性,对于中国更多的孩子,应该有一套更长效、更完善、更广泛范围的救助制度来保障,将救助寄望于个体的道德自觉无异于无本求木。贵州织金的孩子们有幸有个“丛爸爸”,如果丛飞没有去贵州织金,那170多个孩子的命运又寄望于谁?
幸运的是,深圳青少年基金会去年成立了“丛飞助学专项基金”,接过了丛飞的接力棒,不仅让他资助的贫困学子能够完成学业,还能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走进学校。
丛飞的另一项“后事”同样不应忽视。美丽的邢丹抱着幼小的邢小丛飞泪飞如雨,成为媒体捕捉的镜头,我更希望这是她们最后一次出现在媒体面前,此后,她们的生活不应被打上丛飞的标签,不要在丛飞的祭日或其他日子中为配合媒体频繁露面。因为,她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