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中关村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集中了无数的高科技和高学历。1999年我刚到中关村求学的时候,它却给我留下了另一番印象:狭窄的马路,赶着骡子车的水果贩子,叫卖盗版软件的生意人,还有许多夹杂着尘土味道的平房。 我记得在那些隐蔽的平房里,我也曾经在小贩的指点下挑选过盗版软件,感觉自己像做贼一样,生怕突然有警察破门而入。可是没过多久这些都改变了,中关村修了宽敞的四环,又耸立起了好几座高大雄伟的建筑物,一切都朝着正规的方向在发展。
一眨眼,大学毕业已三年。我的同学中有不少人即将开始自己的博士生涯。
我们在夜色中寻找吃烤串的地方,可是原先那些熟悉的小饭馆差不多都被拆除了,根据地正在一个个地减少,校园里能遇见的熟人更是越来越少。改变,真是不可阻挡。原先那些小平房已经变成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建筑,中关村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全球建筑师的又一片实验场。
深夜十二点,我穿梭在各种奇怪的玻璃幕墙建筑中,感觉诡异和陌生,走着走着,原本南北向的道路突然变成了东西向,一转身发现自己迷路了。最让我吃惊的是,我看到了一座极其怪异的建筑物,竟然是新东方的办公楼。天哪,新东方的教室居然也用上了玻璃幕墙,此时此刻,我开始怀念当年在工厂大仓库改造的新东方教室里上课的情形,尤其怀念那个口无遮拦的罗胖子。罗胖子这样的永恒愤青,他会接受玻璃幕墙吗?应该不会吧。
继续往前走,同行的兄弟们开始讨论,这里原先是什么,那里原先是什么。其实,毕业三年来我回中关村的次数不算少,上一次回来还是三个月前,仅仅隔了三个月,怎么就变得如此陌生了呢?我也不知道,只能跺着脚步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们闲聊着过去的种种胡闹和不懂事,但对于各自现在的生活却很少提及,显得有些隔膜。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各自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相同的交集只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对于时间的改变,每个人都只能默默接受,即便你再怎么强势,也断然强不过时间对你的打磨。同行的兄弟们全都接受过系统的文史哲学术训练,倘若要试着感慨,自然都能感慨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大家当面都没有感慨,说点开心的话,说点祝福的话,才显得气氛更和谐些。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不远处有一家店铺亮着霓虹灯,上面写着店名———“馄饨爱上饭”。我不明白这店名究竟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这到底是饭店还是酒吧。我急忙问道:“这什么意思啊?”没人回答我,也许他们也觉得陌生了吧。作者:陈佳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