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印象
文/本报特派记者郑若麟 卢山
摩洛哥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家。这里集中了北非所有的特色:文明悠久、沙漠与绿洲并存、手抓的小米羊肉饭举世闻名……更为吸引人的则是热情洋溢、身穿长袍的摩洛哥——阿拉伯人。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人口不到3000万的摩洛哥是一个陌生的国度。
各色人种
到这个国家采访,第一个令人吃惊的是这里的人种:既有类似欧洲的白人,亦有一看就知的阿拉伯人;同时也有皮肤较深的黑人,还有无法说清楚的各色人。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热情!记者在从首都拉巴特前往卡萨布兰卡市采访的火车上,偶遇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他的儿子是王家乐队有名的指挥。一听我们来自中国,当即邀我们参加他儿子两天后的婚典。
相当开放
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我们曾在一家越南人开的“中餐”馆用餐。女主人告诉我们,她的原籍越南的丈夫为娶她为妻,必须皈依伊斯兰教,这是摩洛哥的法律。很多人告诉我们说,摩洛哥是阿拉伯世界最为开放的国家。记者看到大街上既有戴着面纱的老妇,也有穿着入时的超短裙少女。
除了伊斯兰教,这里还有犹太教和基督教。我们意外地在王宫遇到一位犹太人:已故国王哈桑二世和现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王室顾问安德烈·阿祖莱。他自认首先是摩洛哥人,“当然,我保持着我的宗教信仰。”据记者的了解,阿拉伯穆斯林世界,身居如此高位的犹太人,阿祖莱可能是惟一一人。
物价不高
摩洛哥人工资不高,一般2000蒂那姆,但社会日常生活的价格也不高。按目前的比价,蒂那姆与人民币大致相当。六口之家的一天伙食费约100蒂那姆。记者坐火车从拉巴特到100公里外的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采访,头等车也就42蒂那姆,二等车厢仅29.90蒂那姆。阿拉伯世界遐迩闻名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参观门票为60蒂那姆。在咖啡馆要一个面包加一杯糖茶大约4个蒂那姆。据说这就是很多失业者的午餐和消磨时光的方式。晚上到著名旅游城市马拉喀什市的中央广场去吃摩洛哥传统的大排档,最便宜的生鸡蛋、土豆夹面包仅几个蒂那姆。一般十几个蒂那姆就可以叫上一餐。
善于“拼车”
摩洛哥人还有很多节省的方法。比如坐出租车可以“拼车”,即几个人合租车。而摩洛哥人相互之间的诚信还是可以感受到:出租车很少有计费表,司机说多少就是多少,但据说很少有多收现象。摩洛哥政府还考虑到车辆的条件,规定如奔驰之类的大车,前排除司机外可以坐两人,后排可坐四人。这样穷人计算一下,就都可以坐出租车了。
外汇收入
摩洛哥的主要游客来自欧洲,特别是法国。利用欧元与蒂那姆的差价,欧洲人在这里可以忘记他们在本国面临的种种困境,而得到帝王般的享受……旅游业构成这个国家的第二大外汇收入。
而第一大外汇来源则是侨汇。不幸的是有时欧洲一些犯罪分子也利用摩洛哥人的淳朴进行作恶。去年一个比利时记者以“结婚”等为诱饵,玩弄摩洛哥女性,并将她们拍成黄色照片上网供变态者浏览。
(本报卡萨布兰卡4月2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