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银行开始调低利率,保障住房和普通住宅也受到有意漠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公然护市,与中央政策产生抵触,这打消了多重资本的进入顾虑,使得一种市场怪象出现:一方面是居民购房意愿创新低,一方面是房价高调回温。
章剑锋 房地产记者
近期,一些房地产市场调控前明显过热的城市一改往日市场低迷、房价下挫的状况,房屋售价呈现出强劲涨幅。在北京,今年2月、3月的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涨幅同比均在7%以上,同样是在过去的2月、3月,价格曾大幅下挫的上海,其房价继续下挫的幅度仅仅只有微不足道的0.1%,可判断其房价已经趋于平稳水平,随之而来就是止调升温迹象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昨日发布的2006房地产蓝皮书甚至就此明确表示说,房价上涨会是一件长期的事情。究其原因,他们说,这是因为土地开发成本加大,商品房供应结构仍未得到矫正,城市人口增加,保障住房率有所下降所致,他们还认为,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改变。
实际上,这份报告不仅是对近两年市场形势的解读,同时也有意涵盖了对今后更长时期里中国房价上涨的最终结论。但是,这份报告并没有对中国局部市场近期房价暴发式突进给出令人信服的解析。
的确,观察现有的房地产环境,我们能发现,供求失衡等问题是从来就存在的,也是很难得到解决的。但笔者认为,由此引发的涨幅应该是平稳的波动性涨幅,不应该形成突进式上扬。能够引发局部市场短期内暴涨的,只能由投资意愿搅起,否则,根本就无从解释中央银行和北京市统计局接连发出的居民购房消费意愿降低,但房价却不见回落的数据。
当前的市场是一个受投资意愿主导的市场,普通消费意愿不足以影响到它。北京等局部地区的房价近段时间出现快速攀升,主要是市场投资意愿已经开始复苏,由去年的观望变成今年的大举进入所致。
据笔者的观察,在去年,中央政府紧急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这给陆续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并满怀美好意愿的资本带来种种不确定性预期。那时候,无论是炒房资本还是长线投资人,均由于对政策的猜测而造成对市场前景抱有顾虑,这促使他们迅速抽离资金产生观望,结果造成了整个市场低迷和价格回调的情况发生。
不过,由于去年调控政策出台频次过高,人们开始怀疑其后中央不会再有新的政策动向。根据时间的推移来看,这种怀疑眼下已经成为现实,中央非但没有政策出炉,而且现有的调控也显得过于温和,甚至有所松动。显然,这种温和与松动是由地方利益造成的,地方经济无法经受长期的严厉调控。因此,在一些地方,银行开始调低利率,保障住房和普通住宅也受到有意漠视,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公然护市,与中央政策产生抵触,这打消了多重资本的进入顾虑,使得一种市场怪象出现:一方面是居民购房意愿创新低,一方面是房价高调回温。
笔者在去年对此曾有过担忧,现在来看,经过一年多的调控,房地产的供求结构失衡、保障住房缺失等根源性矛盾丝毫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所加深。另外,调控政策又一味地压制供给(如土地)而忽视对需求进行疏导与平衡,这反映到房价上面,也就是房价每月会以同比平均5%以上的幅度上涨。同时,一些学者不断扬言中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会使市场保持增长势头,无一不在不同侧面给多重资本“加油打气”。
这显然会给资本的复苏以信心和动力,当他们预期政策无法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和操控,而房屋供求严重失衡的市场状况会是长期存在的形势时,他们当然会不失时机地进入,笔者认为,这不但会大大地撬动房价,而且可能会加速泡沫成型和破灭的时间。(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