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张伟)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20周年纪念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共有4个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机组。其中1号机组和2号机组在1977年9月建成发电。 3号机组和4号机组于1981年开始并网发电。
1986年4月26日,在进行一项实验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事故发生后,原苏联政府和人民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清除、掩埋了大量污染物,为发生爆炸的4号反应堆建起了钢筋水泥“石棺”,并恢复了另3个发电机组的生产。此外,离核电站30公里以内的地区还被辟为隔离区,很多人称这一区域为“死亡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续维持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运转,直至2000年12月15日全部关闭。
原苏联专家在总结这起核电站事故的教训时指出:有关人员玩忽职守、粗暴违反工艺规程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按规定,反应堆的反应区内至少应有15根控制反应的控制棒,但事故发生时反应区内只有8根控制棒。反应堆产生的蒸汽是供给两台涡轮发电机的。当关掉涡轮机时,自动保护系统会立即关掉反应堆。
但事故当天,电站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之前却先切断了自动保护系统,致使涡轮机被关闭并开始实验时,反应堆却在继续工作。此外,电站工作人员还关掉了蒸气分离器的安全联锁系统。这种做法宛如飞机要降落时,驾驶员却没有放下起落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