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就社会各界关注的职业教育问题,山东省教育厅、大众报业集团举行专题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各界人士畅所欲言,对职业教育的前景寄予厚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
“劳动者的素质不适应企业需求是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办主任赵振国指出,这就需要职业学校来发挥作用。
“山东省现有12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技能水平都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在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高级技工只占12.9%,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人才更是短缺。”省委政策研究室科教处处长王侠介绍,山东省是制造业强省,但高级技术工人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
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靳兰香认为,有些企业在用人上一味追求学历,吃了不少苦头。企业发展要靠各类人才的支撑,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一线的技术工人,有些企业的中高型管理人才就是从基层做起,逐渐提升上来的。现代企业要求复合型人才,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说起技工人才短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论业感慨道:“我曾考察过80多个企业,老板们一是喊土地紧张,一是喊技术工人短缺。”他同时惋惜地表示,菏泽有一年转移出来了10万农民务工,但因为缺少技术,当年大半被退了回去。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但现阶段校企合作还不够理想。“都说走校企联合的路子,真正实施起来却有难度,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达不到这个认识水平。”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举例说,德国“双元制”模式在青岛的平度等地区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是靠着政府的行政力量来完成的。
张志勇还提到,国外几乎每一个“百年老店”背后,都有职业学校在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人才。
淄博市淄川区第二职专校长李少鹏坦言,校企合作的最后结果应该是: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全面,但是肯定是最适合企业需求的。与该校有着14年合作历史的鲁泰纺织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吴艳珍说:“公司50%的员工来自合作学校,我们在教材编写、课程安排、实习实训等方面实行无缝合作。”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政府到位、投入到位、学校自身发展到位。”济南市教育局局长刘元刚认为,在教育资源分配之初,一些老、弱、小学校成了职校。职业学校本身就先天不足,很多学校机械专业实训用的还是“老解放”,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杨文法则提出:职校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难以教学生就业需要的实际技能。
在国外,没有工厂工作经验的老师是不允许到职校任教的。
针对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上职业学校的现象,张志勇说,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是适才使用,我们的教育观念急需调整。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还要培养孩子成人,应该让老百姓觉得它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
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张瑞云认为,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媒体的引导,可以改变家长过高的期望值,改变学生不切实际的价值选择。
“这与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是‘分层’而不是‘分类’有关,分层就有了高低贵贱。”怎样从分层转向分类?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这就要改变整个社会的用人观,从学历准则向能力准则过渡,让社会都认识到做公务员、种菜、搞科研只是分工不同,都一样重要和平等。”
赵振国认为,技术工人工资水平低、企业用工不规范也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完)(记者 王原 王桂利 通讯员 宋全政 张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