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年一度的风筝制作和竞飞大赛上,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初中部的学生在放飞风筝。
孟锋 摄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提出的快乐教育。草长莺飞四月天,正是中小学生春游的好时节。“孩子到了春天,特别盼望着和小伙伴们到大自然中去奔跑、去呼喊。但我们却以种种理由剥夺了孩子的春游,这等于剥夺了他们心中的春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
春游魅力何来?
孙云晓说,春游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是一个儿童群体的野外体验活动。儿童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现在孩子的不足在于直接经验过少。第二,群体性,孩子是在交往中长大,父母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这两个特点决定着春游这种野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不可替代性。不让孩子春游,远离自然、远离实践,对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安全如何保证?
安全问题一直是反对春游者的主要理由。对此,孙云晓认为,外出春游的确是一个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过去也有过很多惨痛的教训。由于没有解决问题的机制,发生事故后,学生父母大多会与学校对簿公堂。实际上学校只对学生负有委托监护的责任,但因为在这类事件的处理上存在法律缺失,所以通常情况下会过度追究学校的责任。
那么如何才能趋利避害,防范春游的风险呢?孙云晓认为,首先,要建立保险机制。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由国家给孩子投保。一旦发生事故,家长不会过度追究学校的责任,而是直接找保险公司解决问题。其次,要按规则行事。比如交通工具要达到安全标准,餐饮供应商要有合法执照,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带队老师要受过专业训练,负责检查学生春游时的必备品,向学生传授野外生存技能。
被忽视的远不止春游!
春游只是一种有标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被忽视的远不止春游,凡此种种,凸显出教育观念的误区。
孙云晓说,一些学校打着安全的旗号,拆掉校园内的单杠、双杠,甚至规定课间不许学生出教室。这些谨慎甚至极端的做法,把学校变成了牢笼,把孩子变成了笼中鸟。教育的核心本来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而现在却剥夺了孩子亲近自然的需求,扭曲了孩子人格的发展。
目前的学校教学模式,在给儿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的生活模式化,这种环境阻碍了儿童的个性发展。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孩子在接触社会知识的同时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春游作为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孩子的这一份快乐。
你说我说
我喜欢的春游
我是5年级学生,我们学校每年都去春游,但每次春游都玩得不太尽兴。本来盼了一年,希望春游这一天到大自然中好好玩玩,到博物馆去开开眼界。可是,老师总怕我们出危险,这也不能,那也不许,冒险一点的活动就更甭提。去年去北京植物园春游,我们围着花棚走了一圈,又围在一起交换了好吃的,就坐大巴回来了。小学都快毕业了,每年春游我能记住的就是吃东西。
问我喜欢什么样的春游?我喜欢的春游是去爬山,去涉水,训练野外生存本领,在大自然中开心狂欢,或者搞竞技活动,到农村劳动锻炼……我还盼望春游走得远一点,老在北京周围转悠真没意思。
(豆豆)
春游要玩得开心
上星期四我们4年级10班组织去春游,去了世界花卉大观园。刚进去,就发现这里人山人海,人都爆满了。温室的植物分成了很多类,多得数不胜数,有几个假山上的瀑布非常美。我们玩得非常开心,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可是去年我们春游,就没这么有意思。去的是香山植物园,老是在外面走啊走,看不到好玩的东西。我们想去那个特别大的温室里看看,老师说:“不能去,那里有好多仙人掌,淘气的孩子不小心,扎住屁股怎么办?”温室就没有去。后来就吃饭,吃完饭就回来了。
我和我的同学都非常喜欢春游。我喜欢的春游就是,我去的那个地方最有名的景点都可以参观。缺少趣味的春游就是,好玩的地方不让去,让人失望。
(麟仔)
日本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一年两次的远足,年级越高,野外活动越多。日本在全国建立很多野外营地,专门用来接待学生的野外活动。
新加坡 每年3月,中小学都有一周假期,用以组织学生旅游,来一番体验式学习。活动项目强调寓教于乐,多数游戏在户外进行。
韩国修学旅游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一般安排在初二和高二的春假或暑假进行。旅程中力求节约,集体包车,食宿也很简单,通常,青少年在国内旅行四五天,费用约100多美元。
中小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