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朱述古(南充公务员)
地方党委、政府敢于向污染企业喊出“请君自便”,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但我以为,在为深圳市的勇气叫好之余,有必要想到另一个问题:这些在深圳被“请君自便”的污染企业,会不会在其他地方受到隆重礼遇,重新安家落户并享受“保驾护航”的优厚待遇?
时下,招商引资在欠发达地区成了地方党委、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 所谓“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正是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污染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完全可能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内容。不难想象,污染企业在深圳没有容身之地,但在欠发达地区,却可能被当成“香饽饽”,甚至成为当地官员的一项值得炫耀的“政绩”。
污染企业拒不履行治污责任,甚至成为地方政府的保护对象,从表面上看,是执法不力的问题,但从深层次看,是政绩观偏差的问题。《环境保护法》早已颁行多年,但一些污染企业却依然没能得到治理,这不能不说与地方官员的袒护有关。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唤醒企业的治污责任,还将助长企业邈视环境法规的气焰。政府严格执行环境法规,企业居然以搬走相要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政府“娇生惯养”的结果。
地方政府容留和保护拒不履行治污责任的企业,其实质是拿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子孙利益做交易。但要让企业积极参与到推进循环经济、爱护环境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行列中来,必须建立统一的执法环境。试想,如果仅仅深圳市委书记对污染企业喊出了“打开大门,请君自便”的豪言壮语,其他地方政府依然对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主动接纳污染企业安家落户,对于整个环境的改善,并没有什么帮助。
要建立统一的执法环境,让污染企业成为任何地方政府“不受欢迎的客人”,需要有更多的地方官员有勇气说“不”。而要让地方官员树立向污染企业说“不”的勇气,其内在动力是政绩考核体系和政绩观的转变。从这个角度说,让污染企业没有容身之地,当务之急是通过体制和制度革新,矫正地方官员的片面政绩观,使他们真正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放在想问题、做决策的首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