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空降中的特情训练在地面也可以体验。今天,记者戴上装有逼真视景眼镜的头盔,坐在计算机大屏幕前,开始进行特情处置仿真训练。
“利用这套正在试验定型中的空降兵伞降室内模拟仿真器,你不用升空,便可真实感受到空中的每一种训练特情。 ”训练前,特情队队长余亚宾一个劲儿地向记者强调要“用心去感受”。
曾经,空降兵的特情训练看上去很浪漫。那时,气球是空降兵最早使用的跳伞模拟训练器材。庞大的气球下,吊篮内装载四五个人,最高上升到1500米,昼夜间靠绳拉或手拉开展跳伞训练。
随后,模拟空中伞开至着陆动作的伞塔兴起。就在该部仿真室不远处,还有座伞塔高高耸立着。跳过2000多次伞的余队长说,自己初练跳伞便是从伞塔上往下坠落。当时建在河南开封高达85米的伞塔,曾是亚洲最高伞塔,也曾是空降兵部队官兵的骄傲。后来,随着训练手段逐步提高,这些伞塔也渐渐地被空降兵弃用。
仿真训练开始了。记者从机舱中跳出,开始默数秒数:1、2、3……5秒钟过去了,主伞未开,身体就像秤砣般急速向下坠落。见此情景,记者急忙拼尽全身力气猛地拉开备份伞,一阵巨大的冲击力过后,身体向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大地随风飘落。
“你第一次跳伞就能应付空中特情,不错!”教官对记者说,以前要想积累这些处置特情的经验可不容易。首先要背记抽象的理论,然后坐在晃来晃去的简陋吊环上凭“想象”训练。可往往真到了空中决定生死的那一瞬间,平时记下的处置要领却又记不起来了。
实施空降空投,空中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如何在地面练出空中飞翔的硬功,如何架起从地面到空中的“桥梁”,便成为空降兵部队急需解决的训练课题。
“向科学技术创新要训练效益!”空降兵研究所李所长说,近年来部队着眼信息化战场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开发出近百套伞兵战车、防空导弹等模拟训练器。目前,随着训练器陆续装备部队,空降兵的模拟训练正向着系统化、综合化、仿真化方向发展。
走过前几日训练过的离机平台、操纵架、吊环等单个的基础训练模拟器,记者又登上综合练习器,连贯练习跳伞离机、操纵和着陆动作。高大的机舱模型里,在逼真的“嘀嘀”口令下,记者迅速离机,并紧双腿,“砰”地一声稳稳落到沙坑上。
“模拟离机训练效果最逼真的要数风洞了,能给人飞翔的真实感觉!”我的教练刘文生是空降兵体验风洞模拟跳伞第一人。他说,在8层高的立式风洞中,每秒46米的风速下,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飘浮起来,只靠手的姿势来调节方向。以往的训练无法模拟空中飘浮等状态,要培养出一名技术高超的教练员最短需要3年,而风洞跳伞训练只需6个月就能训练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科技含量的每一步提高,都会促进训练质量的飞跃,进而带来整体战斗力的跃升。”该部参谋长姚恒斌兴奋地告诉记者,近两年他们坚持科技兴训,先后突破百项训练难题,空降兵部队突击能力实现了新突破。
(本报武汉4月2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