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快报记者 唐松风 零时
16个省份投资增幅超过35%,铜期货价格上涨35%,一些地方仍存在拉闸限电……
一季度经济增长10.2%,经济出现了过热苗头。同时,中国房价的上涨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一些地方新一轮房产投资热潮来临,这让整个经济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一季度调查表明,关于未来六个月存贷利率是否变动,32%的经济学家认为应提高利率,比2005年四季度增加14个百分点,64%认为利率应保持不变,比四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期望加息的经济学家比重有所上升。
而社科院教授易宪容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就是否加息针锋相对。支持加息派
社科院教授易宪容:低利率导致各种经济问题
一些地方的房地产投资过热为什么不能够得到遏制?
这里既有因政绩考核标准所导致的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问题,也有政府有关部门对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不明确的问题。比如说,有人认为目前国内经济处于“高增长、低通胀”时期,因此中央政府应该珍惜眼前形势,无为而治。
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误判。如果从国家统计局的名义数据来看,这种判断是可以理解,但这与实际的经济生活相差却很远。因为,尽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2%,但实际情况与公布的数据差距很远。
比如,今年国内许多最终消费品都在快速上涨。如汽油价格3月份上涨超过9%以上;今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的房价快速上涨,2006年一季度北京房价同比上涨14.8%,深圳涨20.62%,广州上涨14%,上海今年3月份比2月份上涨18.3%等。居民实际消费与CPI的统计差异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从银行借到钱谁就有利,那么企业与个人岂能不愿向银行借钱?再加上银行为了其短期业绩及利润增长,也在千方百计地向企业与个人放款,国内银行信贷快速增长也就可以理解了。
目前中国的宏观形势基本上是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只要这种政策不变,国内投资过热就不可能得到遏制。特别是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来说,投资过热就不会得到遏制,政府稳定房价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反对加息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不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比例
今年第一季度GDP是10.2%%,去年第一季度是9.9%,今年比去年只多增长了0.3个百分点,似乎并无过热迹象。但在整体流动性方面,2005年第一季度比2004年同比减少了8.4%,而今年一季度整体流动性为19225亿元,比去年同比增加了9286亿元,增加幅度高达93.4%。而在增加的9286亿中,贷款增量仅占45.6%。由此可见,银监会对信贷增长合理的判断比较客观,但是信贷之外的流动性却值得警惕。
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货币供应多可能不表现为CPI的继续上涨,而表现为资产价格长期上涨的压力。
尽管CPI上涨缓慢,但是资产价格,譬如房地产高速上涨必须得到重视。
在政策的调整上,为了防止投资反弹和资产价格上升,应当多管齐下。譬如可以适当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同时下调超储利率),收回市场多余的货币。
必须有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的政策配合,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但是他不赞成加息,理由是将影响拉动内需的宏观战略,而中美利差缩小也可能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 上图:2005年5月19日,香港,银行加息半厘,影响了楼宇成交量。
[专家点评]陆军:“加息降房价”是开错了药
同时他认为目前确有加息空间
就是否加息的争论,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陆军教授。
记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指出,由于长期利率可能逐渐上升。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易宪容)也认为利率目前已是一切问题的症结,而且也是抑制房价的重要手段。而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反对加息。请您分析一下加息的赞同方和反对方各自理由。
陆:易宪容认为通过加息这种综合宏观措施来限制房价的说法可能不够准确。加息后市场的反应并不是经济学家能预测准确的。加息后房价并不一定就会达到他说的效果。最多只存在可能性。
加息更应该考虑的是宏观层面的影响。目前国内经济学界认为需要加息的人主要有几个理由:房价涨幅过大,投资过热,信贷增长过大等。而反对加息的则认为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影响,对整个股票市场带来影响。
记者:加息对房价是否抑制是否能起作用?
陆:房价只是一个行业性的价格问题,如果通过加息这个一般性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可能效果也有限,并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利用加息来抑制房价可能是开错了药。因为加息抑制投资,那么房产的投资同样会受到影响。房产供应量减少,房价就不一定能通过加息降下来。加息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对股市和汇率等都会产生影响,并不能仅仅为了房价而加息。
记者:您认为目前应不应该加息?理由有哪些?
陆:我个人认为目前存在加息的空间,因为据我个人研究中看到的数据,目前投资过热。通过加息可能达到抑制投资过热的效果。但加息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加”和“加多少”。加息在我看来主要能解决的问题就是抑制投资过热,至于其他一系列的反应那取决于政策公布时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作用。加息存在空间但不是为了抑制房价就一定要加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