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继往开来
――有关中信银行三代系统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对话
主持人:当前,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国内各家银行纷纷开始筹划建设新一代业务系统,以更好地增强服务渠道传递能力、市场细分和客户识别能力、以及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听说中信银行早在2001年,就开始酝酿三代银行业务系统(C3)的规划建设工作,可谓业内的领头羊。几年来,C3建设备受各方关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C3建设的来笼去脉?
嘉宾:与国内许多银行一样,中信银行的业务系统经历了从一代到二代,再到三代的发展历程。一代是指中信银行1998年以前的系统,一代的特征:一是以分行为中心开展建设。二是以账户交易为核心。1998年中信银行上线了二代系统。二代的特征:一是改变了以分行为中心的模式,变成全行一个系统。二是仍然是以账户交易为核心。到了2000年,中信银行开始认识到,二代虽已变成全国统一的系统,但仍有很多缺点必须克服――渠道系统非常薄弱,管理信息系统几乎是没有。就算是交易系统,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如无法满足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数据大集中、新产品开发效率等需求。因此,从2001年起,中信银行开始论证三代系统。三代与二代最大的不同在于跳出了业务交易层面,上升到了管理层面。
三代业务系统有“七个”标志性功能特征:支持大集中模式的系统建设、产品生产和统一的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客户信息作为独立的系统模块,设计专门的客户服务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专门的管理;参数化驱动的产品开发,将市场上成熟的业务产品按基本要素进行抽象,提取相同的部分作为参数,通过参数配置进行新产品的定制;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7*24小时全天候服务,通过系统的结构化设计,避免服务渠道的冲突;分析、决策,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完整记录的客户信息和产品信息,为银行的分析、决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监管、监控,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在产品、客户、账户、交易等各个层面实现集成的、业务模块间交叉的风险管理和监控。
为了实现这些标志性功能,中信银行规划建设了由核心业务系统、外挂系统、渠道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四部分组成的三代银行业务系统。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看,这一架构也符合并预示出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变化趋势。可以说,在理念上,三代系统的设计架构走在了国内银行的前列。
在这里,有一点概念要澄清:由于种种原因,中信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后来被简单地称为三代,其实准确地讲,它至多只能算是狭义的三代。在三代系统的整体架构中,核心业务系统的好坏,不仅要看其功能如何、效率如何,更要看它与整体系统架构的匹配性如何。在这一层面上,当时提出许多构想,总体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原有二代存在问题的改进,如柜员端、批处理、操作风险控制等;第二部分是引入一些先进理念,如统一客户号管理、产品参数化设置等等。为提升系统,满足业务需求,选择自主开发或引进国外系统,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对于第一部分的需求,可以考虑自主开发进行优化;对于第二部分,则引进外来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经比较,在2002年,中信银行引进了Fiserv公司的核心交易处理系统ICBS。
主持人:那么,到目前为止,中信银行的三代系统建设情况进展如何?建设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
嘉宾:渠道建设方面:于2005年陆续完成了电话银行的系统开发工作,开通了全国呼叫中心服务,还对电话银行自动语音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2005年10月升级了网上银行硬件平台,实现了公司网银、零售网银和信用卡网银功能的全面升级。目前,零售网上银行3.0版的开发已经启动,针对高端零售客户的白金社区以及丰富的投资理财功能是开发的重点。国际业务的网上开立证用证以及公司业务的网上银行集团现金管理项目也已处于启动阶段。
外挂系统方面,为配合银行业务发展,银证通系统、国际业务系统、财税库行系统、国库信息处理系统、银联2.0等一大批业务发展急需的信息系统自2005年开始陆续开始实施,有部分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2005年,中信银行全面启动五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已取得重要进展。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数据测试阶段,今年10月全面运行。2006年1月,财务管理系统的一期系统(财务会计)已在两家分行成功完成试点上线工作,计划于今年6月完成全行推广工作。公司业务信贷管理系统计划于2006年5月测试,6月试点,11月底以前全行上线。绩效考核系统计划于今年4月试点行投入使用。贵宾客户管理系统于2005年6月初启动,到2006年3月16日,已有13家分行上线,拟在2006年4月初完成全行推广。
可以说,渠道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启动,标志着三代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核心业务系统层面,截至目前,ICBS核心交易处理系统总账模块已经于2005年5月1日成功上线运行。由于会计体系、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等方面大环境的差异,以及在国内也没有成功实施的经验可借鉴等多种原因,资产、负债模块开发遇到了一些困难。另外,数据大集中部分也未做完,是因为在等各系统开发的进度,同时也在对原有方案做进一步优化。2006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以确保三代业务系统开发全部目标的最终实现。
主持人:对于您刚才所提到的核心业务系统未完成部分,你们准备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案呢?
嘉宾: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认为应一方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及渠道整合方面的推进步伐,另一方面,应尽快确定核心业务系统层面的新方案。新方案首先应该首先明确三个前提:一是坚持原来构想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向和目标不变;二是保持三年积淀下来的业务需求基本不变,并适当调整;三是积极寻求外部资源的支持。基于上述考虑,经过分析讨论,并借鉴同行业的经验,我们将核心业务系统新方案定位为:以引进核心业务系统的目标为指引,结合中信银行业务实际情况,以现有的二代核心业务系统为基础,来继续构建核心业务系统。
前不久,中信银行已由技术部门对新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证,并形成了《中信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得到了技术上可行的结论。业务部门也结合当前的业务需求总结出了《中信银行三代系统业务规划》,认为新方案完全可以逐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新方案认为尽管ICBS系统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设计,但不可忽视的是,现有核心业务系统经过近十年的磨练,本身也承载了中信银行业务和技术的优秀成果。与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相比,突出的优势就是对本土银行市场的适应性,比如具有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所不具备的同城交换处理功能、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功能、现金管理功能、电子汇化功能等等,而这些功能是ICBS系统所不具备的,但对中信银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再比如对于国内的借记卡业务以及复杂的第三方接入的技术支持,完全是国内银行业的特色业务,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身并不支持或不完全支持,也需要按照当前的业务需求重新开发。其次,ICBS系统对于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外挂系统还不能完全的支持,还需要进行较大工作量的改造。基于以上考虑,新方案相比引进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因此,对新方案实施来说,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以及取长补短上,将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尽快投入到银行实际应用当中,而不是放在对已经成熟产品和功能的重复开发上。
主持人:最近,出现了一些有关C3项目组解散,三代系统搁浅的种种传言。不知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说法的?
嘉宾:这个传言肯定是不对的。在我们内部,三代系统的开发分成很多小组。有的负责控股公司的开发,有的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还有的负责协同开发,如果说C3小组解散,就意味着中信银行的信息技术部解散了――因为信息技术部做的就是C3的全部工作。
对于这些不当说法,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指测试小组。我们在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都有测试小组,随着测试工作的完成,该测试小组就会解散。这可能会给人一种感觉,好象是开发小组是非正常解散。第二种是指我们与外方的合作。今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调整,就有人误以为核心业务系统停工下马了。其实,整个三代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很多外方。一两家合作厂商有调整变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这对整个三代系统的实施,可以说不构成任何整体性的影响,更不代表三代不向前推展了。我们的计划是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全部三代系统的开发工作,最迟在2007年6月,实现整个三代系统的成功实施。
总之,随着三代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三代系统的内涵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各个层面的关系和定位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下一步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