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新任白宫办公室主任约苏亚·波顿走马上任,人们纷纷猜测波顿将何时释放他的“三把火”。两天之后,白宫新闻发言人斯科特·麦克莱伦成为继白宫办公室主任安迪·卡德之后,另一位宣布辞职的官员。同时,布什“亲手”为他的首席幕僚卡尔·罗夫卸下一些重担,让他不需再为日常的政府政策伤脑筋,转而集中精力帮共和党去打中期选举这一仗。 一名白宫官员19日对美联社透露说,罗夫将放弃白宫政策协调员的职务,不再参与政策制定,但他仍将保留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和布什政治顾问的职位。
26日,布什总统在白宫宣布,任命福克斯电台节目主持人托尼·斯诺为新任白宫新闻发言人。更换白宫新闻发言人正是波顿对白宫职员班子进行改组的一个动作。
“布什政府希望通过这些人事变化大力改进其执政形象。但到目前为止,布什内阁还没有出现什么新面孔。大部分人事调动都是老面孔做新工作。”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教授布鲁斯·布坎南表示,“换掉一个新闻秘书或许能帮布什稍微缓解一下当下舆论压力。但是比换人更重要的是,布什要改善他与美国民众的亲和感。”
然而,华盛顿右翼智库传统基金会美国参议院关系主任布莱恩·达凌则表示:“新的人事安排会带来新的领导风格。总统在伊拉克问题上实行得是正确的政策。美国的经济走得格外好。但公众却不太了解这些事情。因此,白宫需要一个更好的交流策略,向美国公众更清晰地解释布什政府的政策,以加强他们对白宫的认同。”
人事手术是“临时镇痛剂”
“布什的支持率对一个总统而言,现在是出奇得低,尤其是当美国的经济发展得还不错的时候。更何况,常规而论,一个战时总统是会得到公众的支持的。”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第一修正案研究中心主任卡里格·史密斯评论道。
连续几周,布什总统在美国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停留在30%多。4月20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的民调发现,即使在共和党人中也有66%不支持布什了,而一年前,布什还有84%的党内支持率。
基于此,保守派的达凌这样说:“虽然目前布什总统的支持率很低,但是总统不应该在乎这些民调,相反应该抓住在伊拉克推广自由和民主的机会。伊拉克的问题一旦解决,中东其余的地方也会跟着变化的。”
然而,完全视而不见是不可能的。痛定思痛,白宫办公室主任波顿想到的最直接原因是,白宫与外界的交流出了问题。他的诊断是,媒体对白宫的报道持续恶化、白宫与国会的关系也在变质,同时,白宫和共和党议员候选人之间的气氛正日渐紧张。
这对于半年后就要面对中期选举考验的布什班底而言,非常棘手。他们害怕民主党会渔翁得利,控制国会。到时,布什总统日子将更加难过。于是,依据波顿的处方,罗夫和麦克莱伦率先上了白宫的人事手术台。
“麦克莱伦作为白宫的新闻秘书,不够庄严,讲话时措辞也不够机敏。他在记者面前不可靠。当公众将他和别的总统发言人相比时,这成为一个主要缺陷。人们希望新的白宫新闻发言人能拥有布什前任发言人艾里·弗莱舍的素质。”史密斯评论说。他曾是福特总统的演讲撰稿人,还为老布什总统做过咨询撰稿人。
麦克莱伦在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不久后,就开始担任白宫的首席发言人。可是评论家普遍认为,他的信誉在2004年陷入了麻烦。当时,他告诉记者,暗示罗夫卷入中情局女特工泄密案的说法是“完全荒谬”的。但实际上,罗夫和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刘易斯·利比都曾与美国记者讨论过CIA特工的问题。
至于罗夫,史密斯认为,“他的特长在政治上。重新分配他的工作对布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罗夫可以集中精力为布什保住参众两院的共和党席位了。”
“让罗夫集中精力做2006年的政治战略是个合理的安排。他是布什政府最好的战略家。而共和党正面临着要在中期选举中输掉参众两院中一个的危险。”布坎南对史密斯的说法给予了呼应。
罗夫是辅佐布什在政治上取得四连胜,一路从得州州长跳上白宫宝座的核心智囊,多次被总统称为政策“建筑师”。他能梳理政治上的一团乱麻,创造政治成功。
2004年辅佐布什连任成功之后,罗夫被任命为布什办公室的副主任,同时担任总统的高级顾问和首席政治咨询师。自此,罗夫负责协调白宫的国家安全、国内和经济政策。但他在某些领域,如社会安全计划改革的策略,被美国民众普遍认为是个错误。民主党人更是暗示,罗夫的角色就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政治与政策的结合体。据说,他现在被削职也与威尔逊夫人中情局女特工瓦莱丽·普莱姆的身份泄密一事有关。
换掉了有问题的官员,就像是给布什内阁打上了一剂镇痛针,能暂时舒解备受低支持率折磨的白宫的心口痛。正如史密斯所言,“这次人事变动并不只是替白宫做美容。它还是有一些实质意义的。”
挽救政治形象,布什还没找对路
布什18日提名现任贸易代表罗布·波特曼为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人选,同时提名波特曼的副手苏珊·施瓦布接任美国贸易代表一职。美国媒体此前预测,布什最终将对财政部长和国防部长两个要职动手,但布什最近否认将调整这两个职位人选。
对于白宫的人事手术,共和党议员们表示欢迎,并希望布什能换掉财政部长约翰·斯诺,因为他应该为布什政府的债台高筑负责。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比尔·富瑞斯特的办公室主任艾里克·尤兰说,这些人事变化是令人遗憾的,但有时又是华盛顿必要的传统。它将重振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两端(白宫和国会)的声望,推进保守派的议程。
然而,议论纷纷中,很少有人相信,这批“白宫新贵”会在政策上做什么变化,或者这番人事更迭能够扭转布什的弱势形象。现在美国人最关心的是,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伤人数仍在不断增加,而美国国内的石油价格则跳到3美元一加仑的高位。这与白宫的人事变动没有直接联系。老百姓也不会因为白宫换了新人就买总统的账。他们关心的是美国的失业率问题如何了,伊拉克的战事有什么新进展。
布坎南说,“为挽救低支持率,布什还没有找对路。他拒绝改变的策略恰恰是导致他民意支持率极低的致命伤。要想重新赢回美国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需要白宫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伊拉克政府已经有能力打击内部的叛乱,建立起强有力的安全机制,重振经济,加强新的民主体系。但是,这些是否能迅速完成,在2008年总统任期届满之前,扭转布什的政治命运,还要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达凌则认为:“从长远来看,布什已经找到了重振白宫形象的道路。经济的走强,能源替代政策都会恩泽美国民众,伊拉克战事也最终会得到圆满解决。短期而言,到布什政府任期结束时,人们对白宫的印象会慢慢改善。至于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共和党和美国的保守派对于未来的前景有一个好的展望,而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谁有这样的眼光。”
史密斯并没有达凌那么乐观,他从公关的角度为白宫开出了处方:“很重要的一点是,总统的公众关系团队要尽量扩大他的长处,弱化他的不足之处。他们应该将布什放在他的政绩中,向广大公众宣扬,向国会的议员陈述这些政绩,而尽量避免提及那些让布什不舒服的事情。”
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难度不小。白宫“喉舌”麦克莱伦虽然“下课”了,但评论家们都不认为白宫会改变其对媒体“守口如瓶”的政策。同时,罗夫的职虽然被“削”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整个华盛顿决策圈的影响力会减小。共和党的战略家透露,罗夫将继续主管布什班底的政治策略,并仍是决定布什旅行计划和对外信息释放的关键人物。
因此,无论从公关战略、还是政策制定而言,“旧瓶装新酒”的人事手术到底能带给布什政府多大的改变,华盛顿仍在观望。
白宫“新嘴”托尼·斯诺:
昔为老布什笔杆子
今当小布什传话筒
美国《华盛顿邮报》26日报道,福克斯新闻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托尼·斯诺接受白宫任命,将接替麦克莱伦出任发言人。斯诺在新闻界从业多年,曾经批评布什总统的政治表现。令外界倍感兴趣的是,斯诺将如何完成从“白宫批评者”到“白宫喉舌”的角色转换。
猛批布什反讨欢心
《华盛顿邮报》援引一名布什演讲稿撰写者的话说,斯诺既懂新闻,又通政治,将缓和白宫与新闻媒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前任“白宫喉舌”麦克莱伦对布什总统忠心耿耿,却因“口风太紧”不讨记者欢心。麦克莱伦在职期间,白宫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僵。
今年3月,斯诺在福克斯电视台节目中,批评布什“回避媒体,回避政治敌人,瞧不起他们”,在他看来,“总统应该进行有力反击”。也许这一点正符合布什寻找新发言人的条件。
另外,布什还强调,新发言人必须搞好与记者的关系。曾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新闻发言人的迪伊·迈尔斯说,斯诺为人随和,非常合适出任发言人。不过迈尔斯提醒,斯诺将不得不“捍卫”那些他曾经批评的政策。在美国,记者转为白宫发言人仅有一次先例。1974年美国前总统福特任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为发言人。
权力大增薪水猛减
斯诺并非没有“讨价还价”。他接受任命的前提是,白宫高层承诺,他不仅仅对外发布新闻,还可以积极参与决策讨论。
记者们曾抱怨,麦克莱伦“知道的并不比他说的更多”。麦克莱伦无权参与决策讨论,无法及时获得“内部消息”。
美国《旗帜周刊》编辑克里斯托尔认为,斯诺原本是个逍遥自在的“旁观者”,他充当发言人不仅可以改变白宫对外形象,甚至可以促使内部改变。
接受白宫任命,至少意味着经济损失。斯诺在新闻行业的年薪将减少到16.1万美元。据说,斯诺担忧此事,一星期瘦了好几磅。
计划填饱记者“肚子”
现年50岁的斯诺特别关注经济和移民问题。接近斯诺的人说,斯诺计划让白宫记者们获取更多信息。他曾说,“记者是吃不饱的野兽”。
斯诺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在戴维森大学攻读哲学硕士。目前主持一档电台节目和一档电视节目。他曾经担任“福克斯周末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1993年至2002年为报纸撰写专栏;频频出镜“脱口秀”节目。斯诺并非头一次与白宫打交道。他曾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演说撰稿人。
周轶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