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145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5万余人,9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4000人,还有242位百岁以上“老寿星”。然而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农村的“留守儿童”由谁照管?如何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在“爱心邮路”的带动下,如皋市已逐步构建起一套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制度体系,尊老爱老的乡风传统在延续,扶贫济弱的道德风尚在光大,如皋正向着“爱心城市”迈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02年11月,如皋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对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施“八个一”工程的通知,即一项长寿补贴、一瓶牛奶、一次体检、一次慰问、一次祝寿、一次馈赠、一次褒奖、一系列优惠待遇。该市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孤寡老人的关爱和关注,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比例,全市登记在册的农村“五保”老人有2513人,其中有1404名“五保”老人被送进敬老院颐养天年。
在传统文化中,敬老与爱幼总是不可分割的。在现代农村,有“空巢老人”的同时也有了“空巢儿童”。在如皋市,仅一个221户的村就有30户有留守儿童。针对这一情况,从1998年开始,由市妇联牵头、市级机关中44个部门参与,分别结对一个孤儿,负责9年义务教育,被称为“代理妈妈”的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生活理想如今在如皋市显现出新的内涵。
先富帮后富 携手奔小康
贫困,是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如皋农村也存在不少贫困群众。在“爱心邮路”的感召下,如皋市一批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裕起来的人们认识到,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者有责任帮助、带动后富者共同奔小康。
东陈镇私营业主杨红旗5年前外出打工,一年辛苦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经邮递员薛宏志建议,他订了几份报刊学习养殖,现在不单养殖业搞得红红火火,还兼营农用喷雾器销售,一年能挣十几万,富起来的杨红旗靠自己的产业解决了5个贫困乡亲的就业问题。
除了产业扶贫,市泰尔特服饰有限公司的张奎安还自发进行教育扶贫,他一人联系了6名孤儿,准备将他们一直帮扶到大学毕业。
让制度化的关爱实现全覆盖
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说:“各行各业自发地、自觉地奉献爱心,包括‘爱心邮路’上的真情真爱,说到底,还只是道德层面上的帮扶,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困难群体的帮扶问题,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政府,实现帮扶全覆盖。”
2003年底,如皋市委作出了向“爱心邮路”群体学习的决定,全市掀起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共献爱心的热潮。全市实施了“百村万户”帮扶工程,78个市级机关部门与100个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市、镇、村三级10543名党员与10574户贫困农户结对帮扶,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把党的爱民形象和优良作风带到了村村组组、家家户户。当年,全市已有30%的帮扶村和40%的帮扶户脱贫,近60%的帮扶户增收达500元以上。
为了进一步放大“爱心邮路”的典型示范效应,今年如皋市组织实施“三百单位帮村、万名党员帮户”工程。在原来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新选派137家机关下属单位、153家规模企业与村民进行挂钩。帮户党员扩大到市镇两级机关全体公务员,学校、医院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其他企事业单位全体在职人员,引导先进思想下农村、要素资源下农村、优秀人才下农村,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如皋市人民医院也组织137名青年医护人员主动与邮政局联系,与每一条邮路结成对子,为乡邮递员帮扶的孤寡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和义务服务;如皋市水厂的抄表工也自发组织起来,为服务对象中的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在如皋市东门有一座古桥,久经日晒雨淋,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但桥中间的一副石刻对联,常引得过往行人驻足品味:“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今日如皋大地,爱心在激荡,爱心在放送,爱心在互动,“爱心城市”呼之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