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重庆人文精神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部分摄影师各抒己见。诗人李钢纵论“流水文化”。
张强教授畅谈“野性之都”。记者胡杰摄
话题缘起两年前,一个名叫谢平的重庆人背着反映重庆古镇风情的作品《后街》,来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一个外国人颇为疑惑地问他:重庆?重庆是什么样子?这句话触动了谢平,他感到自己有责任通过影像,推广重庆这座城。
2005年初,谢平聚集了9位重庆民间摄影家,10个人经过一年多的拍摄,带上《重庆这座城》100余幅反映重庆文化风貌的摄影作品到平遥国际摄影展上,获得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惊呼:重庆这座美丽的城!
今年4月22日,当《重庆这座城》摄影作品在重庆开展后,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和轰动。4月27日,数名专家学者展开关于重庆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作客嘉宾
诗人、散文家:李钢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张强
重庆市政协委员、渝商代表:严琦
《重庆这座城》摄影师:谢平、秦文、张德礼、钱铭、张三友、陈祖萍等
“第一江城”的流水文化
李钢:重庆这座城市具有“流动性”。什么是“流动性”呢?我认为,重庆作为一座江城,处于长江的上游,这座城市总是不断有新的人和文化涌进来,同时也不断流失着一些东西。流动,让重庆充满活力,但也缺少沉淀。
严琦:这种“流动性”也体现在重庆的餐饮行业上。近年来,不断有江湖菜产生,但多是各领风骚一两年。而我们致力于打造“渝菜”的品牌,需要就是一种持续的积淀。
张强:当然,这座江城的“流动性”也说明重庆是一座充满各种可能和机会的城市。这座城市需要在大浪淘沙中沉淀和积累,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这需要在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的过程中去完成。
生长美女的“野性之都”
张强:重庆还是一座野性之城,自由之都。为什么说重庆是“野性”呢?因为这座城市是自然的、无忌的。这种无忌和自然,是催生新事物出现的原动力。
“野生性”是无法规划的,是自由蓬勃生长的状态。比如依我的生活经验来看,在山东济南,小孩生下来就是老头,因为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被要求循规蹈矩地生活,而重庆,没有人要求你要循规蹈矩地生活。我很庆幸自己40岁前生活在山东,而40岁后在重庆,这为我的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谢平:或许,正是重庆这座“野性之都”成为生长美女的土壤。因而,重庆又是一个女性化的城市,重庆的女孩汪洋恣肆,毫不拘束。在中国所有城市当中,重庆女性是表现得最突出的一个城市。
盲目独立不如兼容而立
李钢:重庆直辖后,不少重庆人有意无意地开始膨胀,什么东西都要从四川“独立”出来了。前段时间,不少人提出“渝菜”,要独立门户。最近又有人建议打造“渝剧”。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盲目”。这样的心态不利于重庆人文精神的形成。
张强:是啊,比如美术学院和外语学院,就有一些人提出去掉“四川”这个前缀。其实,地域和文化的渊源是无法去掉的。
重庆是个多元的城市,就应该形成多元的城市观和人文景观。与其“盲目独立”,还不如“兼容而立”。
重庆名片诠释人文精神
严琦:前段时间,晨报进行十大名片的评选。美食、美女、美景成为重庆最突出的名片,这是推销重庆的好方式。因为,十大重庆名片诠释了重庆的人文精神。
我在外地推销重庆美食时,总不忘推销家乡的文化。重庆人吃苦耐劳,也富有创造性。重庆人做餐饮,是将智慧和文化融入到美食之中。
谢平:重庆的夜景可以和香港媲美,重庆地理的特殊,让重庆的夜晚更显得美丽。北方城市大多是一马平川,很少看到山山水水,大多数外地游客来重庆都会喜欢重庆的山水美景。这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严琦:所以,我们要谈重庆的人文精神,展示宣传重庆这座城。理应将最好的重庆美景、重庆美女、重庆美食展示给人们。
(见习记者 刘敏 记者付妤采写)
来源: 华龙网 2006-04-28 03: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