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走出大山闯天下,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发扬红军精神,冒着风雪在山里修筑致富路——
首席记者 罗成友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是当年红二、红六军团会师所在地,贺龙带着红军曾在这里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打了不少仗,数百名红军牺牲在这块土地上。
春暖花开之际,记者来到这里,但见一条条弯曲陡峭的山区公路,或伸向山顶,或没入深沟。南腰界乡党委书记王美景对记者介绍,这些山区公路大多于2004年开始修建,目前,均已基本建成;而修路的背后是关于红军的后代和3000多名留守老人、妇女会战南腰界的故事。
老人和妇女上山修路
山里的小伙子和姑娘不愿守在山里受穷,要到山外闯天下。南腰界乡有4100多名男女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年轻人外出打天下,我们这些留守在家的人也不能闲着,要把路修好!”两年前,乡干部到老百姓中征求意见,并发动大家利用冬天和农闲时节修建通村公路。
乡里一号召,老人和妇女立即积极响应。一村民说:“当年红军连死都不怕,现在我们修路又有啥?何况这还是为我们自己修致富路哩!”
于是,从前年冬天开始,留守在家的劳动力,除了躺在病床上的外,3000多名老人和妇女冒着风雪,走上了修路工地。
奋战两年打通张家岩
从南腰界到贵州省印江县刀把乡的山区公路,是南腰界的一条出口通道。团结村塘家溪张家岩,是一座陡壁石岩,而出口通道又必须从这里通过。因此,需要在这石岩上凿出一条500米长的道路来。
村里的老红军刘玉学,病在床上,不能起床。他把50多岁的儿子刘作武叫到床前,叮嘱道:“打通张家岩是父亲几十年的愿望,现在有机会实现了。作为红军的后代,在打通张家岩的这场战斗中,你可要像父亲当年那样,冲在最前面啊!”
“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丢脸的。”刘作武向父亲保证。要在笔直的石岩上硬凿出一条通车路来,无疑,是一场硬战。刘作武上工地后,吃住在山上。打炮眼,他冲在最前面;撬岩石,他第一个上。整整两个冬春,他都奋战在张家岩上。
看到红军的后代为打通张家岩冲在前面,村民们也跟着上,塘家溪的100多位老人和妇女也上了工地,清理碎石,填坑筑路。
经过两年的苦战,终于在石壁上硬凿出500米的路来,打通了南腰界通往贵州刀把乡的公路瓶颈。
终于修通了致富路
史料记载:1934年,贺龙带着红二军团进驻南腰界后,土匪头子冉瑞廷把当地的村民强行弄进小坝村的冉家祠堂里,与红军对抗。红军围住祠堂,与土匪打了几个月,牺牲了300多人,终于解救出了村民。
“当年,红军为了解救群众,不惜流血牺牲。今天我们要以红军精神为动力,修好致富路!”小坝村党支部带着村民们,在悬崖峭壁上修筑5公里长的村道。
村党支部书记欧道发,村委会主任冉隆长,村文书冉灵等村干部,带头上山开采片石,然后又想法运到工地上铺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也冒着风雪上山修路。
从去年冬天开始,土门村组织村民新修8公里的公路。村党支部书记陈金洪整整一个冬天,都未管自家的事,从早到晚都守在工地上。买炸药缺钱,他四处筹集,儿子在重庆工作,他一个电话,就让儿子捐出2000元来。
看到支书为修路操尽了心,全村留守在家的400多老人和妇女,全都上了工地。到今年2月底,8公里长的山区公路就修好了。
“3000多留守在家的红军后代和南腰界人,用红军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修通了致富路。”王美景书记说,经过两个冬天的奋战,目前全乡15个村,村村都通了公路,123个村民组,有110个通了公路,还打通了南腰界至贵州省沿河县小井乡、贵州省松桃县甘龙镇、贵州省印江县刀把乡的出口公路。
来源: 华龙网 2006-04-28 0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