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06年4月25日晚9时许,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为布朗指点迷津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面对世界的不安与困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给出的答案不容置疑———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共同努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十多年后的今天,布朗关于中国粮食安全危机的预言非但没有发生,相反,由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选育的杂交水稻,已撒播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基于袁隆平推动杂交水稻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亚洲区提名组于去年底进行的无记名投票中,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一致支持,并向美国科学院正式提名,最终当选。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至本世纪初,为布朗们指点迷津的袁隆平靠智慧加行动,率领中国科研团队发明的“东方魔稻”,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首创的杂交稻技术,正在亚非拉等地茁壮成长,成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福星”。截至目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累计推广4亿多公顷,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从1979年中国赠送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给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至今,中国杂交水稻已在越南、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等40多个国家开始研究或引种,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曾对中国粮食安全怀有恐慌心理的布朗们更难想到,曾经是亚洲稻米进口大国的越南,1993年引种中国杂交水稻4万公顷,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当年增收水稻1亿公斤。目前,越南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65万公顷,单产增产40%,成为亚洲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稻米出口国。此外,印度借鉴中国技术培育出适应当地条件的杂交水稻组合;菲律宾在袁隆平委派的专家援助下,杂交稻单产提高了两到三倍,开始脱离粮食进口国阵营……面对未来,年过古稀的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10%提高到20%,即国外推广面积由现在的150万公顷增加到1500万公顷,以每公顷增产2吨计,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
——
美科学院华人群聚
尽管袁隆平是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科学家,作为华人,他在这个新“圈子”里其实并不孤独。早在1994年4月26日,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贾兰坡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生物医学领域,当选的还有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我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曾参与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筹划、协调和管理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朱汉章等。美国科学院于1863年由美国国会立法成立,距今有140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美国科学院逐渐扩展为国家研究理事会(1916年)、国家工程院(1964年)和国家医学研究院(1970年),这些组织统称“国家科学院”。对多数美国科学家来说,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除诺贝尔奖外,就是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1982年11月在美国“全国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上,被授予该学会外国院士称号,成为第一个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的中国人。(长沙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