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本报记者 赵辉 黄春英对话人:佳木斯市委书记 郭晓华 齐齐哈尔市市长 林秀山
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发展建设中的诸多难题如何解决?当前,我省各地的蓝图在如何绘制、伟业在如何谋划?从刚刚结束的“全省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本报《新农村会客厅》请来了来自两个农业大市的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
整合资金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主持人:谈到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必然是第一难题。请问资金如何保障?
郭晓华: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整合有限资金,集中资金办大事。首先要用好国家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各市、县也都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可以提高耕地占用税率,使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另外,应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林秀山:齐齐哈尔市以修通村公路破题,着手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今年齐齐哈尔市要完成2091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按每公里造价约35万元计,全市需要筹措配套资金3.78亿元。我们采取政府补一块、包扶单位帮一块、沿路受益单位出一块、降低工程造价省一块的办法,落实了大部分建设资金,但缺口仍然存在。怎么办?通村公路事实上它姓“农”。农民是受益主体,同时也应是建设主体。只有调动起农民修路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筹资筹劳,资金不足的问题才可以解决。
挖掘增产潜力解决增收困难
主持人: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农民持续增收该怎样实现?
郭晓华:建设新农村应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应努力加快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生产、加工、转化、流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建设,提高附加值。在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就地转化加工、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等方面培育新产业,探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要调整农业结构,深入实施“主辅换位”工程,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饲养,形成一批规模养殖主产区和集中产业带。比如我们要打造汤原奶牛大县、桦南肉牛大县。
林秀山:发展农业生产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即“养好畜,种好地,转移劳动力”。养好畜,就是要努力把畜牧业打造成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种好地,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坚持以优化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抓好主要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建设;转移劳动力,就是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主持人:减少农民,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富裕农民,这方面的路怎么走?
郭晓华:减少农民的关键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因此,要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我们要做大做强全国闻名的佳木斯物流、佳木斯保安等劳务品牌。重点向国内大中城市和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同时积极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林秀山: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重点扶持规模较大的自立经营农户,鼓励小农户脱离农业,转向非农产业。70年代,通过法案在城市郊区建立销售总额为9万亿日元的各类工业区,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创造出“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的转移模式,成为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成功模式的典范之一。齐齐哈尔将在“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启动区内,集中建设和发展为本地装备工业配套的各类企业,适时打造各类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创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条件,这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向内转移的两条腿之一,又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培养“土专家”突破人才瓶颈
主持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建设的宏伟目标,当前应如何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林秀山:要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首先必须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建设过程中不搞一刀切,不搞样板村。因村而异,因地而异,以农民满意为最终检验标准。只有农民开心开窍了,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力。
主持人:农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有技能,这样才能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今后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民?
林秀山: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让农民成为“能民”。能什么呢?能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能认清形势,把握机遇;能靠自身努力改变农村面貌;能靠先进意识、手艺和技术改变自身生活和生产状况;能掌握科学会耕会种;能在法律框架内热心农村民主管理;能写会算参与农村长远发展规划。
郭晓华:这需要建立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利用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村中专等阵地,加快农业技师和农业技术员培养。同时以培训种养大户和能工巧匠为重点,让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门适用生产技术。
主持人:当前农村特别缺少农业专门人才,这个瓶颈怎么突破?
郭晓华:一是立足农村培养,让“土专家”、“田秀才”从田垄上迅速生长。我们重点实施了“四培养”工程,即把符合条件的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群众拥护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二要积极引进人才。鼓励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方方面面的人才从城市迈向农村,引导适用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
主持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是农村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应如何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郭晓华:我们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机、粮食、畜产品、加工等服务组织。这样就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将分散的农民力量凝聚在了一起。同时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桦南县大八浪瓜菜合作社的辐射半径从2002年的双鸭子村,延伸到如今的全县六个乡镇和勃利、依兰等县,带动了区域瓜菜产业的发展。
林秀山:应重点引导农民发展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既挣生产的钱,又挣经营的钱,从自然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
主持人:推进管理民主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该有什么新思路?
林秀山:我还是用通村公路的建设来回答这个问题。发动农民建设通村公路,要解决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们在发动农民建设通村公路过程中,每一步都让农民参与。通村公路建设的决策、规划、施工、管理等各关键环节,由农民拍板儿。路建好后,由农民自主管理。这不仅会调动农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更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基层民主管理,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当然,基层民主管理能否顺利实施,还需要基层干部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更多适应农村、有利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好办法;真正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知心、贴心的朋友。(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