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4月27日电(记者曹宇)“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中国有‘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李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诗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常识了,然而对于与中国有着两万公里之遥的阿根廷学生来说,用准确的中文发音和清晰的吐字讲述他们心中的中国却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月27日,由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主办、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简称布大)农学系语言中心协办的第5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阿根廷赛区选拔赛在布大举行。来自阿根廷全国8所大学的10名选手参加了角逐。参赛选手大部分为在校的大学生,年龄在21岁至29岁之间,学习汉语时间从半年到5年不等。
同往年一样,在本届比赛中,每位选手的参赛内容分为“命题演讲”、“中国文化知识问答”和“中国艺术表演”3部分。由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文化参赞韩梦堂和在阿根廷教授中文的老师组成的评委团当场为每位选手打分,并评选出比赛获胜者。
在短短两分钟的命题讲演中,每位选手都用中文做了简要自我介绍以及学习汉语的目的,他们还通过较为规范的汉语发音准确地向听众表达了他们对汉语学习和中国的理解。演讲题材涉及中国的文化、风俗以及用个性化的语言创作的小故事等。
有些参赛选手的汉语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发音准确、言语流畅,若非从语调上区分,凭听觉难以辨别是一位外国人在讲汉语。很多在座的中国听众和评委们也不时点头赞许。
还有些选手由于学习汉语时间短,又是第一次参赛,不免在讲话的时候有些紧张。每当遇到难以表达的词句时,他们都十分腼腆地用中文向大家说一声“抱歉”或“对不起”,而听众们仍然以掌声给予他们鼓励。
比赛的第二部分是通过抽签选出3道有关中华文化知识的问答题,题目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有些选手知识面很广,他们能够如数家珍地说出中国四大菜系和历史朝代顺序,而且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民族人口,令在座的中国听众赞不绝口。
在文艺表演部分中,参赛选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的表演有中国书法、戏曲、乐器表演和歌曲演唱。另外,选手们表演时的衣着也各有特色,既有色彩艳丽的戏曲服饰,又有时下流行的中式服装。
来自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国立大学的劳拉身着一件玫瑰红绣花的中式上衣为大家演唱了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她的演唱字正腔圆,音色优美,并且与音乐伴奏配合得恰到好处,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另外,来自西部国立库约大学的巴布罗身穿白色中式对襟褂子,用二胡为大家演奏了《茉莉花》和《中国国歌》。在座的阿根廷观众见到巴布罗把难得一见的二胡演奏得如此生动,对他报以热烈掌声。每个选手的表演都成了众多记者拍照和摄像的焦点。
在全部比赛结束之后,已经学习中文两年、今年23岁的巴布罗博得了评委们的青睐,获得第一名。他将在今年7月代表阿根廷前往中国参加决赛。
当记者问他如何学会拉二胡时,他激动地说:“我最早学小提琴,后来发现二胡和小提琴有相通之处,所以就在一个月前开始自学拉二胡了”。
“很快就能去朝思暮想的中国了,这让我很激动”,巴布罗高兴地说。
今年是阿根廷第3次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选拔赛。当天,中国驻阿根廷大使张拓、布大农学系主任和农学系语言中心主任观摩了当天的比赛。张大使表示:“希望通过汉语教学,能够促进中阿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布大农学系主任巴索先生也祝愿“汉语桥”比赛今后取得更大的成果,有越来越多的阿根廷参赛选手进入决赛。
尽管汉语教学在阿根廷仅有5年的历史,但随着中阿两国在众多领域的交流日益紧密,汉语已在这个南美国家成为“热门外语”。目前,阿根廷共有10多所大学和民间机构开展中文教学,学习汉语的在校学生约2000多人。越来越多的阿根廷学生正是通过学习汉语,逐渐增进了对曾经在他们心目中十分遥远的东方古国的了解。
汉语成了架设在阿根廷和中国这两个地球上相聚最遥远的国家间的一座沟通之桥、友谊之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