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28日电(记者李泽兵)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三级联创示范旗”等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新活动文化载体,通过建设民俗博物馆、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和发展民俗旅游业等一系列活动,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鄂温克族、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21个民族14.27万人口聚居在这里。鄂温克旗在历史演进中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鄂温克、蒙古、达斡尔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高度浓缩在这一区域,一大批蕴含着原生态多元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的文化资源,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好载体和重要文化品牌。乌日娜、布仁巴雅尔夫妇凭借《吉祥三宝》一曲成名,他们深情地说:“感谢故乡鄂温克,是民族文化中人与自然最朴素的和谐观念,成为我们创作的精神源泉。”
鄂温克旗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当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目前,全旗10个乡镇、苏木建了9个文体站,44个嘎查(村)建了40个综合活动室,投资约1600万元建成鄂温克旗博物馆和自然生态馆、锡尼河东苏木布利亚特博物馆、锡尼河西苏木博物馆、巴彦塔拉乡达斡尔民俗博物馆等一批颇具民族风格的文化场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区前列。自2005年以来,共接待参观团近千个,接待中外宾客2万余人次。与此同时,他们以繁荣文艺为中心,不断提高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大型广场文艺汇演、民族民间广场舞大赛、百人合唱表演、群众广场舞会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鄂温克旗在创新先进性教育活动载体过程中,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有机结合起来,各苏木乡镇区围绕“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开展了一系列地区特色浓郁的活动。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在瑟宾节、冰雪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民族传统节庆期间,帮助牧民打造旅游“金饭碗”,在自家的蒙古包里搞起了家庭民俗旅游接待,去年20户牧民成为呼伦贝尔市首批家庭旅游示范户,已接待游客6000人次,旅游收入达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