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生物防治天敌寄生蜂有望化解虫害威胁
被我国林业部门称为“网幕毛虫”的美国白蛾。
一种被国际通缉的害虫———美国白蛾已经悄然潜入北京地区。此前,白蛾大军在北京市的周边地区集结了8年。 为阻止它们进京,专家们设下了层层防线,但最终仍被突破。
第一代美国白蛾通常在每年的5月上旬破茧而出。这些看上去极其温顺的小动物体长一般不超过12毫米,而且拥有一对漂亮的纯白色双翅,但破坏能力却令人恐惧———它们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和取食量,虫灾发生时,树林如同经过火烧一般。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昆虫学教授李镇宇说,温度越高,美国白蛾的发育越快。美国白蛾每一代都经历蛾、卵、幼虫和蛹4个虫态,完成这些“蜕变”只需50天。
一只雌蛾最多可产卵2000粒,它的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激增。“如果一棵树上有一个卵块任其生长,到了第三代,整棵树的叶子都会被吃光。”李镇宇说。
危害白描白蛾过处“绿色”一空
在我国北方,有175种植物均是美国白蛾的美食。去年,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昆虫学教授李镇宇在河北廊坊考察时看到,处于“暴食期”的毛毛虫在吃光大片榆树和臭椿的叶子后,开始成群结队地爬下树,去吞噬菜地里的白菜和大葱。
最严重的一次灾情发生在1984年陕西杨凌的一个飞机修理厂。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杨忠岐回忆,近400亩厂区所有法国梧桐和杨树的树叶都被吃光,虫子还跑到职工家里———天花板、墙角、炉灶、床,无所不在。
蔓延时刻防线失守“非典”是帮凶
由于美国白蛾对世界上 300多种植物构成威胁,被列入国际检疫黑名单,我国林业部门称它为“网幕毛虫”。
林业保护专家说,防治“网幕毛虫”的工作在1979年就已启动。1995年,河北等地发生虫灾,为阻止美国白蛾进京,京津冀三省市立即启动“联防联治网幕毛虫工程”。
北京为此每年投入数十万人次,发现美国白蛾幼虫结的网幕就人工剪除或者喷洒农药。此外,在紧挨着河北疫区的大兴、通州、顺义和平谷,北京市政府每年都要进行几百架次的大面积飞行防控。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站长陶万强介绍,他们在“拉锯战”中一度把美国白蛾赶到了离北京市 20公里以外。
但2003年的“非典”扭转了这一有利战局。“路口被堵死,所有的村子都不让进”,对于美国白蛾来说,这是难得的“喘气”机会,它们几乎毫发无伤地繁殖了一代到二代。而美国白蛾的繁殖特性恰恰是“一少二平三爆发”。当年9月11日,北京市林业局接到河北通报:美国白蛾到达北京边境。 10天后,北京防线被突破了。2004年,北京的疫点扩散到90个。“它们只是在‘非典’的 5个月内养了一代到两代,结果就造成这么严峻的形势。”陶万强说。
传播路径先渡鸭绿江再进山海关
林业部门提供的资料上,清晰地显示了美国白蛾“兵临京城”的传播路径。
美国白蛾的“老家”在北美洲。 1940年代,它们随军用物资传播到欧洲和亚洲,开始了其“最不受欢迎”的旅程。
对于美国白蛾来说,扩张似乎从来就是“拿手好戏”。它可以以飞翔的方式扩大自己的生存领地,也可以随着车、船做中等距离的迁移。长时间的旅行也不是难题———它的幼虫可以耐饥10天,化蛹后可以在长达5个月里“不吃不喝”。
我国辽宁丹东在1979年首次记录了这个“不速之客”,它从朝鲜新义州越过鸭绿江,进入我国内地。此后它“兵分三路”继续挺进:先是横扫辽宁的凤城、本溪,然后北上吉林,南下河北。
此外,还有两个典型的“人为传播”路线。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一份资料上说,1981年由于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美国白蛾被带入山东荣成,并很快在山东半岛蔓延。1984年,导致陕西杨凌飞机修理厂发生严重虫灾的,竟是一些空运入境的木质包装箱。
克制之术小寄生蜂竟是神奇天敌
依据经典的生物防治理论,要控制入侵物种的种群,必须从其原产地引进优势天敌。但这个经典理论并不适用于美国白蛾。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遭受虫灾后,从1952年开始从美国引进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试图控制害虫的数量。然而坚持了15年后,这项工程宣告失败。
“美国白蛾以蛹越冬,但这些天敌不能寄生在它们的蛹上,越冬时大量死亡,第二年需要重新引进,成本太高。”杨忠岐说。
那么,是否有本土的天敌呢?本地的天敌不存在越冬灭绝的问题。当他把采集到的5000个美国白蛾的蛹带回实验室培育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在这些蛹中,被大量寄生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小蜂———后来被杨忠岐命名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神奇小蜂的体长只有1毫米,却拥有异常尖锐的产卵器,能刺透美国白蛾坚硬的蛹表皮,而一头周氏啮小蜂产下的200多个“宝宝”能吃光一只蛹内的所有营养。
“大自然真是安排得精巧,一物降一物。”杨忠岐说,从1988年开始,依靠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等综合防治措施,陕西、大连、秦皇岛等地已连续几年未再发生大的虫害,上海更是成功摘除了“疫点”标签。
危机应对各地联手打响“灭蛾战”
北京疫情意外蔓延,危机陡然升级。
去年12月15日,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召集北京和周边各省市林业保护部门的负责人,就美国白蛾的防治形势进行研讨。会后他们向国务院报送了紧急报告,认为美国白蛾已经具备了大爆发的可能,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今年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公布疫情,“群防群治”,在北京市全境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根除。持续了27年的“人蛾之战”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
这是国务院第二次就“小小的虫子”专门发文。上一次,列入严打对象的是被称为松树“死神”的松材线虫,它同样是一个外来物种,曾经让舟山群岛上的黑松遭受灭顶之灾。
通过27年的较量,林业部门总结了“一整套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对每个虫态都准备了防控措施”,国家质检总局也要求对进口原木进行相关的检疫除害处理。
这一次,周氏啮小蜂将在北京和周边各省市大展拳脚。“单靠人工剪除网幕、在疫区部署诱杀型黑光灯和喷洒无公害药剂,美国白蛾仍有3—4成的成活率,而周氏啮小蜂会与这些残余美国白蛾进行最后的决斗。”杨忠岐说。
据《南方周末》报道责任编辑:孙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