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南频道4月28日电 (记者赵叶苹)电话里的徐兰香声音略显拘谨,当谈到橡胶和自己的学业,正就读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徐兰香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未能实现的大学梦终于在我38岁的时候实现了,能来读大学我真的很感动。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出色地完成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
打工妹、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我是1991年从湖北老家来到海南新中农场当割胶工的,刚开始只是一名临时工。”徐兰香告诉记者,作为内地来的打工妹,她一时不能习惯日夜颠倒的工作环境。但她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来到了新中农场,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徐兰香的爱人林国辉说,割胶的日子是艰苦的。每天1时就要起床割胶,山蚂蟥经常钻入雨靴中、爬进头发里,回来时身上到处流血,蚂蟥都吃饱走了,只剩下一些血口子。徐兰香的双脚曾因多次被山蚂蟥咬过而导致伤口溃烂,但她没有抱怨,没有逃避,依然默默地当着一名普通的割胶工。
为了尽快掌握割胶技术,徐兰香不仅在集中练习时最早到、最晚走,勤奋练习,每天还要用业余时间练习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岗割胶第一个月,别的新割胶工人技术达到二三级,唯独徐兰香达到了一级。十多年来,她从没放松对割胶技术的钻研,年年都保持一级割胶技术水平。
1994年,新中农场进行橡胶树五天一刀割制改革试验,决定由徐兰香等几位胶工承担这一任务。当时人们议论:五天一刀试验,难度大,冒风险,搞不好一年的收入都泡汤了。徐兰香却说,农场把这么重要的试验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况且,割制改革是关系橡胶事业发展的大事,成功了,利国利民;不成功,顶多是我个人受些损失,不算什么!于是她迎难而上,毅然接受了任务。
为了使试验更具有科学性,她全力以赴,别人干8小时,她干10多个小时,还经常带病上岗,大部分节假日都在胶园岗位上度过。徐兰香就是凭着这样严谨的态度和实干的精神,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使得五天一刀割制试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她管的胶园,每个树位(400株橡胶左右)平均年产干胶量比其他胶工的高出1吨左右,成为高产胶园。
2004年,徐兰香承割了上世纪60年代种植的1887株107品系胶树,有两个树位的单株干胶产量分别只有1.85公斤和2.7公斤,别人都不愿意割。她接手后,经过精心管养,使这2个树位的单株产量提高到5.3公斤。为了使自己承割的胶树稳产高产,她常自掏腰包购买尿素和农家肥施到胶园里。到年底,原来只能完成6吨产量的树位,取得完成干胶10.7吨的优异成绩。从1995年至今,徐兰香累计完成干胶66.4吨。
从事割胶工作14年,徐兰香不断被评为“产胶能手”“优秀胶工”“三八红旗手”,2003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不服输,爱学习,青春无悔献胶园
新中农场工会副主席王德安说:“徐兰香从一个打工妹到党的十六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因为她有一种不认输、爱学习的韧劲和钻劲。”
徐兰香所获得的荣誉证书足足有一箩筐。但是,她把自己的成长归功于党和领导以及身边众多劳模榜样的培养与帮助。徐兰香回忆说,1991年刚来时被分在新中农场23队巾帼班割胶,班里有罗群华、黎桂香两位省劳模大姐。初来乍到的徐兰香,得到了两位大姐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正是两位劳模大姐以自己的成长历程言传身教,激发了她努力工作、争当榜样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也使她懂得了做人要做一个热心肠的人。因此,对割胶技术较差的胶工,她总是给予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几年里,她主动帮带的6名胶工全部成为一级胶工。
王德安说,徐兰香和大多数割胶工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爱学习,她很喜欢看报纸,经常跑到农场工会拿旧书旧报回去看。林国辉说,割胶回家不管多累,徐兰香一看起书报就津津有味,甚至忘记了洗碗洗衣。为此,他还曾经很有意见。
工会主席吴琼富说,徐兰香确实非常好学,她学历低,高中都没有毕业。调到工会担任女工副主任之后,工作性质和以前完全不同,但是她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岗位,转变了角色,学会了打字、写文件,她对自己要求非常高。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