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28日晚间公布了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7625亿美元,货物进口6283亿美元,顺差1342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744亿美元,支出838亿美元,逆差94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390亿美元,支出283亿美元,顺差106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277亿美元,支出23亿美元,顺差254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678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出49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40亿美元。
中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其中,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达到8189亿美元。
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同时发布了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详细>>
国家外汇局在当日公布的《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经常项目顺差占中国GDP的比重已从2001年的1.3%上升到2005年的7.2%。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经常项目顺差反映了国民储蓄大于国内投资,也反映了国内总产出大于总需求,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个人跨境收支增长迅猛与上海等地房价波动存在联系(来源:上海证券报)
报告说,近年中国投资需求虽然增长较快,但国民储蓄增长更快,导致储蓄与投资的剩余进一步扩大,形成经常项目顺差。据测算,中国投资率(国内资本形成/GDP)从2001年的38%提高到46%,而同期国民储蓄率(国民总储蓄/GDP)从40%上升到接近50%。
报告同时从国内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指出,由于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不能真实反映资金成本,刺激了企业的投资需求。中国新一轮“投资热”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电力、电解铝、汽车等制造业和出口加工贸易部门,由此形成的生产能力已超出国内需求,必然导致相关生产的出口扩大、进口减少。详细>>
此前,中国的国际收支虽已连续多年保持双顺差,但从比例关系看,基本上是资本项目顺差占较大比重。
国家外汇局在同时公布的《国际收支报告》中说,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是: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2005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34%,这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去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详细>>
2005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昨日正式公布,对比以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有三大值得注意的地方:外商直接投资(FDI)数字与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字相差252亿美元;对外证券投资出现大幅增长,由顺差转为逆差;净误差与遗漏从贷方变为借方。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外汇专家。专家认为,统计口径差距导致FDI数据与商务部统计的不同,FDI下半年增速有望下降;金融机构海外上市和对外投资增多导致对外证券投资出现大幅增长。
外资购买房地产有多少?
外汇专家还特别强调,2005年境外机构购买中国建筑物34亿美元,很容易会被理解为境外资金投资或投机中国房地产,但需要澄清的是这个统计不是完整的统计。目前这方面的统计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外资购买境内房地产的实际数量分布在直接投资的各个项下。
此外,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也从原来的贷方变为借方,其绝对额为168亿美元。很多人多把贷方理解为热钱涌入,借方认为是资本外逃。但外汇局专家特别强调,这主要由于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不断完善,出现正负是呈现随机分布状态,这168亿美元,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的5%标准之内,这表明统计质量还比较高。而且,我国国际收支的总规模变化很大,今年增长了27%,有这样大的规模出现一定的误差遗漏很正常。(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