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记录了当年在刘家大院的时光摄影记者杨少春/城市快报
记者王丽城市快报日前,本报报道了《百年刘家大院五一“变脸”》的消息,文中提及此“刘家大院”为盛锡福创始人刘锡三的私宅。消息发布后,有读者打来电话,称曾经是南开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刘家大院”不是刘锡三的私宅,而是近代地产商刘大鏸的宅邸。 到底“刘家大院”是谁修建的,在这个大院内曾经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仔细调查。
产权人不是刘锡三
为了解到“刘家大院”到底是谁的宅院,记者先后走访了房管、档案等相关部门。几番周折,记者终于用2003年“刘家大院”拆迁时的门牌号码追溯到解放前的门牌号码,从房管部门查找到“刘家大院”的地号,从而确定1887年建造这三套院时,房产所有人为刘大鏸。
房地产发家建造三套院
那么,刘大鏸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在这儿建造“刘家大院”呢?据现年78岁的读者刘福麟女士(刘大鏸的曾孙女)介绍,在19世纪中叶,刘大鏸的父亲刘永泰从浙江辗转来到天津做生意,并一直从事房地产项目。例如:那时估衣街上、宫南大街上的多家店铺、房产都是他们家的产业。
随着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刘家筹划兴建居住基业。1887年,刘家在天后宫后身建造了三个套院,建筑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就是后来的“刘家大院”。作为凭证,刘家的另一位后人还拿出了一张建筑图,这是根据原来的房型画的。从建筑图上看来,能建造如此大规模院落的家族一定是在当地有较高声望的。
照片说明小二楼伴我长大
“刘家大院”经历了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文革等历史阶段,其产权几经变迁。但无论公有、私有,刘家的后人都是在大院里长大的。
为了证明她们家一直就住在“刘家大院”内,刘女士还提供了馀荫堂刘家的家谱、鼓楼街派出所出具的刘家在此地的户籍证明、解放前她在中西合璧小二楼前的照片等佐证。直到2003年拆迁改造刘女士等人才离开这里。
据刘女士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刘家大院”独有的建筑特点和文化特色,南开区文化局还特地给它授予了“南开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称号。
不少专家认为,本市目前对于“刘家大院”的研究资料很少,所以刘女士目前提供的旧照片以及相关资料十分珍贵,对本市近代民俗建筑史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刘大鏸后人事业遍及各行
据了解,刘家后代遍布祖国各地,还有很多落户在国外,到目前为止,这个大家庭已经有100多口人。虽然刘家以房产起家,但刘家后人却在各行各业都有涉及。刘大鏸的儿子刘道平不但继承了父辈经营房地产的事业,还担任过天津市红十字会会长,也是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中西医都有研究,在很长的时间内一边从商一边行医,其乐善好施为人们所称道。后辈刘佑民则创办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解放后,他还创建了新生会计补习学校等4所学校,并担任校长职务。
原址翻建体现文化特点
2003年古文化街改建,有关部门将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保护起来进行修缮。据介绍,新翻建的小楼将建造成为“天津市民俗文化馆”。按照建设规划,“天津市民俗文化馆”由民俗馆以及当铺、药铺等不同形式的商铺和不同功能的建筑群组成,今年“五一”期间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古文化街商贸区的一处新亮点。
<责任编辑:张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