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高手”昨日溶洞探险步步“连环”2006-04-2913:11:34探险队员正在攀登洞内的一个峭壁增寿洞中又发现一个小洞,探险队员匍匐前行
在淄川区淄河镇聚峰村有一处神秘的溶洞—增寿洞,增寿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82岁的聚峰村村民王成茂说,很久以前,洞里有一个老人在此修炼,后来老人得道成仙,因此老百姓便把增寿洞称为“老爷洞”(本报4月25日、26日曾做过连续报道)。神秘洞穴有多长?里面是否有美丽的钟乳石?为了揭开这些秘密,昨天,记者和几名探险队员一起来到聚峰村,探秘这个古老又神秘的洞穴……准备
4月28日,阴雨天气让人感觉有些寒冷。一大早,来自探路者户外运动俱乐部的3名队员都身着整齐的登山装、登山鞋,背着行李包准备向聚峰村进发,一身装备让他们显得英姿飒爽、神采奕奕。从张店城区到淄川区淄河镇聚峰村大约有55公里的路程,大约1个半小时后,由3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和记者组成的5人探险队到达聚峰村。
溶洞的分布情况究竟如何?一路上记者一直存有这样的疑问。在当地百姓眼里,这是一个太过神秘的岩洞,当地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秘传说。大约1个小时之后,探险队穿过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在山顶找到了溶洞洞口。看到洞口,有着多年探险经验的队员张阳显得非常兴奋,他马上从背包里拿出准备好的装备,戴上头灯、头盔,拿上铁锁链、绳子等,一会儿的工夫,他就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据队员张连峰介绍,有些天然的岩洞通风不良,氧气不足,有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沉积于深处,会令人因缺氧窒息而昏迷在洞中,因此必须做好防备。发现
11:00许,随着队长孙涛的一声高喊,队员们依次进入洞中,开始探险。一入洞口,大伙儿不禁喊道:“好滑!好黑!”此时,记者眼前一片黑暗,有一种阴暗潮湿的感觉,让人感到胆战心惊。队员们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摸着石壁,一步一步往前走。随着队员们脚步的深入,这个溶洞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借着手电筒的光亮,记者发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有的像菜花、有的像蘑菇,像灵芝的石花在石壁上不可思议地长着,简直是个辉煌的宫殿。在路上,孙涛时不时地打开打火机。他告诉记者,把打火机打开是有好处的,可以照明,也能让你知道是否有风、空气的质量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当溶洞中的氧气量不够时,火就会熄灭,能对探险队员起到警示作用。遇险
走进洞中约20米后,一名探险队员大喊起来:“注意!前面路的倾斜度加大了!”这时大家全停下了脚步,拿着手电筒四处探照。记者注意到,就在队伍前面不远处,石径小路斜着向下,倾斜度明显增大,队员们更加小心地沿着小路慢慢前行。“这里有一个溶洞孔隙。”孙涛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溶洞内的断层上面3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小的孔隙。“我爬上去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队员张阳说,随后他就系上安全带、带上升降索和探照灯,沿着陡峭的石壁艰难地爬了上去。由于上方的孔隙非常窄,张阳只能猫着腰、缩着身子挤在溶洞的孔隙口,向洞中观察。
“这个孔隙宽约30厘米,一直向前方延伸。”张阳说,他随手扔了一块石头下去,半天没听到响声。“里面肯定很深,”张阳接着说道,“但是里面有好多钟乳石,非常漂亮……”“来了一趟,还是上去看看是什么样子吧。”说着,张连峰也爬了上去。
大约10分钟后,张阳和张连峰慢慢地倒着往外爬。突然传来一声惊叫,让下面的探险队员和记者的心陡然悬了起来。“发生了什么事?”队员张阳喊道。“石块掉下来啦!”下面的队长孙涛回答,这让所有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样?有事吗?”张阳朝下大喊。“没事!就一块石头,没砸到。”孙涛说。凯旋
“都累了吧?这有一块平台,大家可以在这儿休整一下。”队长孙涛说。绕过孔隙有一个非常大的石层。找到了歇脚地,大家松了口气,纷纷卸下了身上的装备。休息了一会,队员张连峰探路回来告诉大家,距离这里大约10米开外就已经无路可走了。
“巨大的石块已经把路堵住了,但是前方很可能还可以继续前行。”在溶洞尽头,孙涛说。借着探照灯的灯光,记者发现,尽头的上方也有个孔隙,一直向里延伸。队员张连峰手持探照灯又爬到了石壁上,“里面同样有钟乳石,而且孔隙也挺深,但是太窄了,人爬不进去。”
12:30许,张阳最后一个从洞中走出来,此时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打湿,脸上、身上沾满了泥。“真累,不过收获很大!”张阳擦擦脸上的汗水,拿起一瓶矿泉水仰头就喝。看见队员们一个个安全“登陆”,顺利完成探险任务,大家都松了口气……
文/记者 张欣
图/记者 桑拥军编辑: 栾晓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