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小传
经历
1954年12月17日生于洛阳
1973年12月至2005年,在郑州市管城区当垃圾清运工
2006年2月3日去世
荣誉
1988年被评为郑州市劳动模范
1990年被建设部评为劳动模范
1995年被郑州市政府评为“优秀城市美容师”
199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33年,经环卫女工朱和平的双手清运的垃圾超过20万吨,等于搬走了一道绕城一周的垃圾厚墙;她的“和平号”垃圾清运车一共行走了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
两个多月前,朱和平去世,全城的市民向她致哀,省、市委书记为她吊唁。
她从未因私事耽误过一天工作
1973年,刚满18岁的朱和平成为一名环卫工人。起初她也自卑过、沮丧过,是身边“老环卫”们苦中寻乐的精神感染了她,耐心的言传身教感动了她。这个腼腆害羞的姑娘,最终克服了心理障碍,用满腔热情干起了别人不愿干的工作。“咱这棵小草能为城市添点绿也挺好!”
作为一名女清运工,朱和平干的是和男人一样的重体力活。她负责的区段,街窄巷深,是管城回族区最繁华、最凌乱的一块,垃圾量大、点多,每天拉几百斤的架子车要走四五十里路,起初她脚肿得鞋都穿不上。
后来垃圾车改成东风自卸车。夏天,垃圾场里臭气熏天,苍蝇乱飞,不敢开车窗,坐在驾驶室里,人就像在“蒸桑拿”;冬天,驾驶室冷得像冰窖。
有年夏天正值西瓜大量上市,大雨过后,垃圾量猛增,每个清运点垃圾都堆成小山一般。抢运时,和平的右脚不慎踩在了玻璃碴儿上,顿时鲜血直流。她到附近医院草草地包扎了一下就又上了车。大伙劝她休息,她说:“我没事儿,垃圾再不运出去,附近的群众可就遭殃了!”
“作为一个母亲,我妈妈也许有许多欠缺,可她这一辈子真是不容易!”朱和平24岁的女儿媛媛说。媛媛上小学的六年正是妈妈上夜班的六年,自己要么被锁在家里,要么就带在驾驶室,有时候只好“寄存”到单位传达室。到如今,媛媛最怕的还是黑夜里独自一人在家。
记录显示,公司共有24辆垃圾车,每年工作量排名第一的都是朱和平,超定额最多还是她。仅1998年,朱和平就运送垃圾1338车,7000多吨,超额50%完成任务。同事们说,30年来,她从未因私事耽误过一天工作,即使在大年初一,她也没歇过。
她用爱心温暖着身边的世界
许新爱是朱和平同事的妻子,一提起朱和平,她就止不住泪流。1999年,许新爱的丈夫去世,孩子又刚考上大学,经济十分拮据。和平就经常买些鸡蛋、肉送到她家里,每到她孩子开学,和平总帮着凑些学费。“其实,和平家里并不富裕,一个人带着正在上学的孩子,还住着40多平方米的住房。她平时省吃俭用,买衣服都是捡最便宜的,一双20元的皮鞋穿了4年也舍不得扔……”
王庆荣家与朱和平非亲非故,只是比朱和平更困难些。“只要知道俺家有难事儿,她总要伸手拉一把。前年,孩子他爸住院花钱多,和平又及时送来了6000元,救了大急。”王庆荣说。
邻居王老太太孤身独居,朱和平像亲闺女一样经常在生活上帮助她;80多岁的孤寡老人乔大爷去世前几日想吃手擀面,朱和平每天亲手擀好鸡汤面送到医院;几十年不曾下楼的残疾人李保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朱和平得知后找来人和车,抬着他“走”出小楼,带他饱览了郑州。
“哪个人都不容易,咱能像一棵小树,给人一片凉荫有啥不好?” 朱和平常这样说。
朱和平一年前退休后,除在公司坚持“上岗”作辅助工外,还担任了“爱心热线”副主任,热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在她的热心带动下,“爱心热线”专门举办了“爱心小屋”、“圆梦行动”等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援活动,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社会关爱、人间温情。
(本栏目图片由曹树林制作)
采访手记
虽然没有见过朱和平大姐,但通过照片和大姐亲友、同事的讲述,我“见”到了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环卫女工。那辆被称为“和平号”的街车,现在仍行驶在大家的心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