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9日讯记者王政报道:由中国汽车报社、本报经济部、人民网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汽车创新论坛今天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紧密围绕“十一五”规划,从产、学、研不同层面,解析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总结了开放环境下企业的创新模式,分析了新领域的深层矛盾,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创新型产业的政策和技术途径。
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认为,自主创新要实现“规模自主、高端自主、体系自主、持续自主”。规模自主是自主产品能被用户认可,形成市场规模,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端自主是要在高端技术上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体系自主是强化自主的基础,培育自主的体系,形成从零部件到关键总成的体系互动和核心研发能力;持续自主是平稳快速持续地推进自主创新,形成持续进步、可更新换代的技术升级能力。
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范仲认为,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不是什么都自己做。创新中应该在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更注重对研发流程的组织和管理。
针对近来对汽车合资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位置和作用的争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国内合资企业独立开展的研发活动及其成果,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政协常委邵奇惠在做总结发言时强调了三点:第一,不能把自主创新仅仅当作时尚的口号;第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三,不能只把技术创新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身上。在自主创新中,不能以主体代替体系,也不能以体系代替主体,单个企业的创新不能形成国家优势,甚至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要通过建立新技术评价体系和加强公用技术研究平台等措施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宇通集团董事长汤玉祥、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北汽控股总经理董扬、广汽股份副总经理黄向东、曙光集团董事长李进巅、陕汽总经理方红卫、中国重汽副总经理王文宇、哈飞股份副总经理康平、华菱重型汽车副总经理陆友林、深圳航盛总经理杨洪等一大批国内主流自主创新企业最高层人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以及来自商务部、国家认监委、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等部门的领导,也分别就如何建设创新型汽车产业做了发言。
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出席了本届论坛并为2006年度中国汽车全明星阵容最具前瞻力的CEO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