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当初政府的用意是扩大就业和拉动“内需”。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公众集中休假期被安排在每年的农历春节、“五一”和“十一”。
黄金周让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拥有了集中休闲的时间,于是,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假日经济”的热潮。 据统计,我国超过10%的旅游者是集中在这3周里出游的。从未享受过长假的国人几乎在这一时期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和前所未有的热情。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国庆节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这之后,每个黄金周都在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录。2005年的“五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2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分别比1999年的第一个黄金周增长了332%和231%。然而,黄金周暴露出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如车票紧缺,客房满员,人满为患,景点景区(尤其是重点保护的自然、人文遗产)不堪重负破坏严重,疲于奔命的游客压力倍增、旅游投诉不断……且各地往往在一个黄金周之后迎来漫长的旅游淡季,旅游业的“暴饮暴食”在制约旅游业向深层次开发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伤害。在这里,我们无意用“劫”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刚刚步入“阳光产业”的旅游业,这显然和政府的用意有点相悖,但是,我们希望借此能够让黄金周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老百姓的黄金周。
在今年两会期间,10名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虽然这个呼吁依然抵制不了国家有关部门“黄金周不能取消”的态度,但是,从盲从到理性,黄金周已经让游客们不再有最初的惊喜。
交通劫:繁忙的运输业
事件回放:2006年1月7日,广州火车站。
7日8时30分,李成裕前往广州火车站购票。来到火车站的售票大厅看到的是,黑压压的人群和一条条购票的长龙。李成裕自觉地站到了队伍后面。“来广州好几年了,这还只是第三次回家。有的时候买不到票,有的时候又没有钱,有一次回去的时候在火车上站了快20个小时,下车时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反正也没有别的愿望,就指望能够买张有座位的票坐回去。”李成裕笑着说。
整整两个小时后,李成裕终于挪到售票窗口前,“就这两天的N702去吉首的硬座一张。”李成裕边说边掏钱。可是,等到的回答却是“这两天去湖南吉首的硬座票已经全部售完。李成裕当时就傻了。他垂头丧气地往外走,期待着明天可以买到回家的票。
有关部门做过统计,每年黄金周百姓的出行是除了春节以外最多的,每到这个时候,海陆空几乎是一片繁忙,飞机,满;火车,满;汽车轮渡,满。大量的人群集中在一个时段出行,在给运输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压力。
从4月24日开始,哈尔滨火车站发往广州、上海、北京的火车票就已经成了抢手货,即使提前几天预订也没有。订票热线虽然热得要命,但是总看不到电脑往外出票。在哈市工作的李江城原本想趁着假期回深圳老家看看,可是托了好多人也没买到票,最后,他只好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没办法,只好等过一段时间再回去吧。”李先生无奈地说:“黄金周把正常办事、探亲的车票也挤没了,这对我们来说不公平。”
诚信劫:无处不在的陷阱
出门旅游是件高兴的事,可是如今旅游的陷阱太多,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可能遭遇欺诈,不明就里稀里糊涂上了当,等到发生意外时,却发现自己的权益根本没有保障;如今虽然有关部门大力打击黑导游现象,但没准你什么时候就能遇到,吃各种环节的回扣,故意延长在购物区的时间,鼓动你买纪念品,一旦不买,导游们有很多招数让你难受,反正是变着法地让你掏腰包;原本承诺是带星级的食宿标准,到了地方才发现,吃得一塌糊涂不说,住的地方连个洗澡间都没有,总之,旅游陷阱无处不在,诚信大打折扣。
事件回放:2005年10月1日,哈尔滨。
2005年9月28日,在沈阳某单位工作的孙先生和7名同事到哈市3日游。10月1日当天,他们在哈尔滨导游的带领下到太阳岛游玩。按照原来的计划,并没有到“虎园”景点参观这一项,可是导游在没有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就将车开到了虎园,大伙一想,既然来了,就进去看看,于是将钱交给导游买票。事后他们得知,导游凭借导游证可以优惠,可是她将这笔优惠的钱全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后来,她又带大家去原计划中没有的“市内冰灯展”参观,大家也都同意了。自然还是她来买门票。“这名导游多赚了不少钱,早知道那样,我们不如自己去买团体票,也能有优惠。”孙先生说。
据孙先生介绍,在中央大街,这名导游又极力鼓动大家多购物,看大家不太感兴趣,她就和司机故意延长在中央大街的停留时间,而且在讲解中也没了原来的热情。在吃饭的时候,这名导游又推荐营养套餐,说很有特色。结果一顿饭,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多支付了近300元。
安全劫:来自各方的威胁和伤害
安全是游客的最低需求。黄金周期间,交通工具和旅游设施超负荷运转,以及过度饱和的游客总量使安全事故的隐患难以消除。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有限的运力承载着超过一亿人次的客流奔赴大江南北,各地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难免时有发生。
1999年,第一个黄金周,贵州某风景区发生一起缆车坠毁事故,下落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紧紧向上托住自己年仅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双亲身亡,而孩子获救,歌手韩红据此创作了一曲《天亮了》。
事件回放:1999年10月3日,贵州马岭河峡谷。
3日10时20分左右,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
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浩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先后死去。
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死者中年龄最大的只有40岁,最小的才7岁。
经调查,事故的发生是设计上有严重缺陷的缆车超载造成的。
景区劫:掏空你的钞票
无论你愿不愿意,有一点已经形成了惯例,各地景区票价逢“周”必涨,而且据说有的还开了听证会。平时工作非常辛苦的老百姓原本想趁着“黄金周”全家老小好好放松放松,可是却不得不掏出比平时多一倍甚至两倍的价钱,没办法,一年可能就这么一两次,忍着吧。
事件回放:2004年“十一”黄金周,江西自驾游。
温州的周先生带着家中的老人自驾汽车出游江西婺源、三清山,结果是包括吃住行和门票在内,价格比平常上涨了几倍,当晚还差一点住不上旅馆,而吃住游的软件硬件质量都很差。到了三清山,由于上山索道人太多,一个上午排队都轮不上,只好遗憾地打道回府。
“出去几天,回到家钱包空空恐怕是我这次自驾游的唯一收获。”周先生自嘲地说,“钱没少花,罪也没少受,腰酸背痛,一个字———累。”
生态劫:景区环境不能承受之痛
“最佳日接待量”是维持景区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而标定的日接待游客总人数的上限,如果突破此限,那么景区的生态环境或历史文物就会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是生态及文物保护之大忌。但事实上,每逢黄金周,知名景区几乎都处于超强度运转状态,并没有因超过“最佳日接待量”而谢绝游客入内。这种状态将导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寿命降低和边际效益递减。
例如,故宫的“最佳日接待量”为2.5万人,但2004年10月1日,故宫接待了9.29万人次,是最佳日接待量的3.7倍,拥挤的人流对故宫直接的伤害就是地面的磨损。而敦煌莫高窟由于游客频繁进出洞窟引起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已经使其壁画毁损加剧。
以北京来说,去年黄金周里,负责天安门清洁工作的北清集团最新统计显示,“十一”期间天安门平均每天清理垃圾约27吨,是近五年来垃圾最多的一个黄金周。据哈市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每个黄金周过后,风景区内一片狼藉,大量的垃圾几乎是平时的十倍之多。
部分游人的公德意识低下,在黄金周得以集中曝光,然而,多年以来,我们鲜见相关部门的管理措施执行到位。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已经成为常态,游客的公德水准持续下滑,而且在黄金周以集体下滑、竞相下滑为代价,换取了短暂的数字狂欢。“80名韩国游客在新疆景区捡垃圾”和“黄金周广州街头不雅行为,吐口水随地大小便”两条新闻的对比,让众多国人脸红。
健康劫:归来之后身心俱疲
事件回放:2005年5月16日,哈市。
每到黄金周过后,就会听说这个累了,那个困了。似乎黄金周成为一种罪过。其实,无论哪一个长假过后,人们都会出现了所谓的“黄金周综合征”。要恢复原来的状态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工夫。
吴先生是哈市某公司的工程师,为了好好享受假日,他和太太一起去海南旅游了,直到上班前一天下午才回到家,来不及好好休息第二天就上班了。结果一上就是八天。在刚上班的这几天,吴先生基本上是在一种混沌状态中度过的,脑子中一会是海南的蓝天碧海,一会是眼前的电路图。浑身没劲,提不起精神来,虽然没有出什么大错,但小错不少,工作效率甚至达不到平时的六成。“休假把人的心都过散了。”吴先生无奈地说。他说他的很多同事都跟他差不多,不在状态,就是感觉特别累,老想着快点下班回去睡觉。
孙小姐的状况比吴先生还糟,她从5月8日开始一直上了8天班。她是武汉人,为了在家里多待一会,7日晚上才回到哈市。据她说她有的同事比她更惨,是直接从机场赶到办公室的,这几天脸色一直都很难看。节后上班的这几天,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周末早点来,可以好好地睡个大懒觉。指望一下班就回去睡觉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上班就意味着要加班了。
亲情劫:留守老人的一声叹息
无论你承不承认,尽管黄金周是属于所有人的,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与黄金周无缘,成了“留守人士”,甚至儿女们都出去旅游了,他们还要承担看护第三代的任务。平时儿女们因为工作关系,不能经常看望老人,好不容易放假了,儿女们又都忙着放松自己的心情去了,无暇陪伴老人在家,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于是有这样的说法,黄金周成了老人的“悲哀周”。
事件回放:2006年1月28日,潮州。
潮州市民邓老太为了“好好利用”女儿回家的几天,节前半个月就与老伴列出了一大张清单。他们的女儿游小姐在广州工作,每年只能趁三个黄金周回来,自从两年前添了个宝贝儿子,陪老父老母的那点儿时间又分出了一些带儿子出游。
除夕那天,两老围着孙子转了半天,七旬母亲,掏出两页纸的清单递给游小姐:“这些事帮我记着,就怕漏了什么。”游小姐一看,第一项就是“年夜饭前全家合影留念”,还有“初一全家到叔父家拜年”、“到儿童乐园玩”、“带萝卜干、橄榄回广州”……年夜饭有六个菜,初一、初二两天的午餐、晚餐又各有四个菜,三天下来22个菜竟没一个相同的!
原来,两老接到游小姐的春节安排“通知”后,就算着日子将想做的事情都列了出来。时间太短了,让女婿修风筒这样的“小事”排在了倒数几项,属于“没时间就算了”一类。
事件回放:2006年4月28日,哈市。
这几天,家住哈市香坊区的67岁的周老太一直处于郁闷中,原来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这两天张罗五一要出去游玩,一家去青岛、一家去大连,孙子4岁,外孙子7岁,不方便带,都托付给她了。“平时孙子差不多都是我照顾,一日三餐,幼儿园接送,根本没时间出去转一转,好容易放了几天假,我寻思去几个老姐妹家走一走,计划全泡汤了。两个孩子都淘得要命,到一起就打架,这几天真够我喘的。”
资源劫:公共服务的缺失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在本该全民轻松的假期里,弱势群体以及留守一族的需求被忽略或者弱化了,留守一族的日常生活被打乱了。有报道说,在北京,“运动、休闲活动服务信息不畅成为‘留守族’抱怨的焦点”。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却有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失衡的诱因,遗憾的是,在相关领域,我们没有看到那只强悍有力的“手”起到调控作用。
事件回放:2004年5月2日,广州。
家住梅村路口的市民过了一个烦心的黄金周。
4月底,梅村路与梅华路交叉口附近拆除了一批违法建筑,当时拆除后遗留下来的垃圾一直堆在路旁,至今仍无人清理。这不仅造成了附近居民出行困难,而且垃圾堆产生的异味、滋生的蚊虫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好好的一个‘五一’长假,却要跟垃圾为伴!”
梅林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延误清理是因为“五一”期间有关部门休息所造成的,正式上班以后将尽快安排人员进行清理。
节日期间,不少单位安排劳务工加班,咨询和投诉无门。2日,记者拨打了劳动保障咨询电话12333。电话接通后,听到语音提示:按“0”为人工服务。按了之后语音提示说,“现在是休息时间,您可选择自动语音服务”。
制度劫:不带薪,你去旅游吗?
尽管“带薪休假”在我国《劳动法》中已有提及,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假。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然而,10年过去了,全国统一的带薪休假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仍未颁布。
事件回放:2005年11月10日,哈市。
在哈市某私营企业工作了6年的吴先生,自从到该单位工作后,“五一”和“十一”长假就从没有休息过,只在春节休7天。因为老板说:“咱这不是事业单位,如果要放假也可以,但必须扣钱。”所以女儿一直张罗着要出去玩一玩的念头都被吴先生打消了。
2005年,女儿考上了哈市某重点中学,为了奖励,这回无论如何也要圆女儿的梦。吴先生便和老板说明情况,希望准假。答应了之后,吴先生带着女儿去了大连。谁知道开工资的时候,吴先生发现比每月少了260元,出纳说,扣的是节日没上班的钱。尽管找老板理论,但最终也没要回这笔钱。
专家:让百姓真正幸福起来
一方面,黄金周的出现的确为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民众也在黄金周里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因为黄金周本身及衍生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也使得民众从最初的盲目到现在的理性。
哈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彭巍认为,黄金周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休假制度,但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出发,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因此,武断地提出取消“黄金周”不妥。
“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黄金周带来的负面影响。”彭巍说,该所曾在去年针对黄金周出现的问题进行过调研,结果表明,从民众的消费状况看,虽然对黄金周目前已经趋于理性,热情有所缓解,但态势还是持续增长。这里面需要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消费,即实行分时、分批度假,以缓解黄金周集中出行带来的影响。这一点,国外已经做得非常好。另外,目前我国没有推行带薪休假,除制度缺失之外,观念缺位也是阻碍带薪休假制度在我国切实推行的重要原因。只有推行了带薪休假,才能真正实现黄金周的意义。目前,能外出旅游的大多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以及私企老板等。
在谈到黄金周引发的种种弊端,诸如某些公共服务的缺失,彭巍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旅游业各要素发展不够协调造成的。政府部门应强有力地推动协调机制,建立黄金周预警机制,在黄金周之前,把市场预测、公共服务等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对运输和旅游资源的压力,使得游客在黄金周期间的出游变得分散、灵活,分布相对均匀,旅游市场秩序更为规范。这样,才能让百姓在黄金周真正幸福起来。(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