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界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文艺创作蓬勃发展新局面
上海文艺创作工作会议4月29日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来自上海文艺界各个方面的与会者,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新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到,上海文艺界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原创能力,打造文化品牌,为开创上海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创作——培育更多优秀作品
据上海文广集团演艺中心介绍,围绕体现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主流文化特征,体现创新文化特点的创作导向,该中心计划在今年推出新创剧(节)目23台。今年适逢建党85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献礼话剧《红星照耀中国》已经完成剧本、选角,剧组已从革命圣地延安体验生活归来。10月还将推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话剧《承诺》。话剧中心还决定将北京剧作家黄维若荣获“国家舞台精品剧本奖”的剧本《秀才和刽子手》搬上舞台,并将于11月与观众见面。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由文广演艺中心牵头,与南京前线歌舞团合作的大型舞剧《天边红云》已经完成了剧本,并组建了剧组,演员开始到部队深入生活,6月即将投排,10月初将正式首演。
品牌——需要不断打造
中国的文化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原创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已经演出了233场。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是一个只有区区19人的小公司,然而在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却接连贡献了几个拿得出、叫得响的舞蹈剧目,不仅连续三年为上海国际艺术节贡献了开、闭幕式的演出剧目,还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上作出了不容小觑的成绩。先是《霸王别姬》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以13场成功的商业演出引起了关注;今年3月,杂技芭蕾《天鹅湖》又征服了芭蕾和马戏的故乡俄罗斯,该剧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成功上演,揭开了国际巡演的序幕。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中诞生的上海SJS动画片制作有限公司,在两年的成长经历中,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公司商业模式和品牌的确立。
改革——正在不断深化
上海文艺创作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在演艺组织运营模式上,实行“场团合作”、“厅团合作”,整合剧场的市场资源和院团的内容资源,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去年为例,大剧院和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音乐厅进行合作试点,探索了院团与剧场在演艺策划、市场推广、赞助营销、客户维护等新机制,根本解决了“百年老团打游击,跑码头”的历史窘境。
而上影集团也在今年汲取国际独立制片公司的经验,形成多元投资公司为主体的制片体系。2006年和2007年,上影将形成“上影电通”、“上影昆仑”、“上影英皇”、“海上影业”和“天马影业”五家多元投资公司力求将发展成为创作生产的“五虎将”。
人才——着力培养凝聚
创作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有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艺术创作才不会枯竭。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将课堂教学与创作实践紧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年级开始,便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据不完全统计,首届戏曲导演班毕业生,经过四年学习,共创各类小品(片断)126个,有不少学生参加了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等单位的艺术创作,显示了这些上海戏曲新生力量的潜质和活力。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的还有上影集团,他们鼓励导演、制片人尤其是青年导演、制片人成立工作室;同时,吸收外来优秀人才建立工作室,集团在创作资金上给予优先保障,鼓励他们创建品牌。
本报记者 陈熙涵 |